【初中地理】地球公转五大现象(最新整理)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现象,下面我来为你介绍其中五个主要的现象: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这是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主要原因。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气温、降水等气候特征的周期性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一天中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例如,在夏至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最短;而在冬至时,北半球的夜晚最长,白昼最短。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对人类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公转还使得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发生变化。在夏至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而在冬至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各地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分布。 五带划分:地球公转导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差异,从而形成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气候带。这些气候带的划分对于农业生产、人类居住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极昼和极夜: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极昼时,极圈内地区全天阳光普照;极夜时,极圈内地区全天黑暗。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对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活动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公转产生的这些现象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和地球的独特性。 #每天跟我涨知识 #地理知识 #地球公转 #必考考点 #生地会考
00:00 / 05: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2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地生会考 1.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者是同时进行的。 2.地球自转是地球绕_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 3.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365天。 4.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_时针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包括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东早西晚)等。 6.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等。 7.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23.5°的固定夹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 规律地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8.五带的划分依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否有太阳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9.地球上的五带是_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 极夜,四季分明),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 10.判断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要看纬度是否小于或等于_23.5°。判断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要看纬度是否大于或等于_66.5°. 11.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_,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 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12.按天文划分四季:北半球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 月,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 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13.北半球的二分日:春分是3月21日_前后,秋分是9月22日前后,春秋分日当天,太 阳都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4.北半球的二至日:夏至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中这一天,北半球 昼长夜短.冬至是12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一年中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 15.一年中,太阳有2次直射赤道,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和秋分。居住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的人们,一年中会经历2次太阳直射。 16.在北半球的夏至(节气)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到最北的纬线北回归线_,即23.5°N。17.在北半球的冬至(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到的最南的纬线是南回归线,即23.5°S。18.一年中,北半球白昼最长的这一天是夏至,白昼最短的这一天是冬至,全球昼夜等长 的是这两天是春分和秋分.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5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