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骨盆后倾 容易引起骨盆后倾的常见行为 1. 不良坐姿 (最主要原因): 懒人坐”或“瘫坐”:长时间瘫在沙发或椅子上,臀部向前滑动,下背部完全贴住椅背(失去自然腰曲),尾骨承受压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过度蜷缩:长时间蜷缩在椅子上工作、看书、玩手机,身体前倾,拱背。 座椅设计不合理:座椅过深、椅背过直或腰部支撑不足,迫使骨盆向后旋转以寻找支撑。 长时间开车:*驾驶座设计或坐姿不当,尤其是座椅太靠后或靠背角度不合理。 2. 不良站姿: “靠墙站”式:整个背部(包括下背部)紧贴墙壁站立,试图“站直”但过度收腹撅屁股,导致骨盆后倾和腰椎变平。 含胸驼背:上背部前倾带动整个脊柱曲度变化,常伴随骨盆后倾。 重心过度后移:站立时将重心完全放在脚跟上,膝盖锁死,身体微微后仰。 长时间站立疲劳:疲劳时容易塌腰撅屁股(骨盆后倾)或挺肚子(骨盆前倾),但后倾姿势有时是疲劳后的代偿。 3. 不良睡姿: 过度蜷缩的胎儿睡姿:长时间、极度蜷缩的侧卧或俯卧。 仰卧时腰部悬空:床垫太软或支撑不足,导致腰部下沉,身体为了找支撑可能代偿性骨盆后倾。 使用过高或不适配的枕头:影响颈椎和胸椎曲度,间接影响骨盆位置。 4. 运动习惯与肌肉失衡: 过度练习卷腹/仰卧起坐:只练腹直肌而忽视腹横肌和背部肌群,导致腹部肌肉(尤其是下腹)紧张缩短,将骨盆向上向后拉。 忽视臀肌和背部肌群训练:臀大肌和竖脊肌是维持骨盆中立位的重要力量来源,它们薄弱无力就无法将骨盆向前拉回中立位。 腘绳肌过度紧张:大腿后侧腘绳肌紧张缩短,会将坐骨结节向下向后拉,导致骨盆后倾。 核心整体无力:深层核心肌群(腹横肌、多裂肌、盆底肌)无力,无法有效稳定骨盆和腰椎。 调整骨盆后倾的重点:放松紧张缩短的肌肉,激活并加强薄弱无力的肌肉,并改善日常姿势习惯。 1. 放松紧张缩短的肌肉:腘绳肌拉伸、腹部肌肉放松 2. 激活和加强薄弱无力肌肉:臀大肌、下背肌群、深层核心3.调整坐姿、站姿、睡姿! #骨盆后倾 #体态纠正 #健身 #体态管理 #深圳自由教练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7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