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论语·为政》第四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自立于世),四十岁时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领悟天命,六十岁时能平和听取各种言论,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 **核心思想** 1. **终身成长观** 孔子将人生分为六个阶段,强调每个阶段应达成的精神境界,体现儒家对持续自我完善的追求。 2. **道德内化过程** 从“学”到“立”,再到“不惑”“知天命”,最终实现道德与行为的完全统一,展现儒家修养的阶梯性。 3. **天人关系** “知天命”是儒家对人与自然、命运关系的思考,主张在顺应规律中实现人的价值。 **常见误解辨析** - **“三十而立” ≠ 成家立业** 儒家语境中,“立”指人格独立与道德自觉,而非物质成就。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立”与礼、德密切相关。 **“耳顺”非被动接受** 并非盲目认同他人,而是通过修养达到对复杂现象的深刻理解与包容。 **现代启示** 1. **年龄与成长的辩证关系** 当代社会常以物质标准衡量人生阶段,孔子则强调精神成长的节奏,提示人们关注内在成熟度而非外部标签。 2.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从“志于学”到“从心所欲”,学习贯穿一生,呼应现代“终身学习”理念。 3. **应对中年危机的智慧**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为现代人提供化解迷茫的路径:通过持续修养明晰人生方向。#春暖花开奔你而来 #论语#樊登读书 #修身养性 #每天学习一点点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