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0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7
“十五五”规划(六)市县级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市县级规划,是指由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国家及省级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作为我国规划体系中的末端环节,它既是国家战略在基层的落地载体,也是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操作性纲领。 市县级规划具有三重核心属性:一是地域性,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和发展阶段,例如东部县城侧重产业升级,中西部县城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二是承上启下性,既要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如碳排放强度、耕地保有量等,又要统筹下辖乡镇的专项规划,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的传导链条;三是实施导向性,规划内容需细化到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和重大项目安排,如“十四五”期间某县明确提出“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0个,改造老旧小区5个”等量化目标。 从规划内容看,市县级规划涵盖五大维度:经济领域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如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社会领域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例如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城乡发展突出新型城镇化,包括特大镇设市试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生态保护落实“双碳”目标,制定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基础设施则涵盖交通网络、水利设施、数字基建等具体工程。 在实施机制上,市县级规划需建立“编制-审批-实施-评估”闭环体系。规划草案需经同级人大审议,并通过听证会、专家论证等形式吸纳社会意见。实施过程中采用“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部门具体化”管理,如将GDP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分解至年度,配套制定土地、财政、人才等政策包。中期评估阶段重点核查重大项目进度,对偏离目标的领域及时调整政策工具。 当前市县级规划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经济增长导向”转向“全要素发展”,增加民生福祉、创新驱动等指标权重;二是强化空间治理,通过“三区三线”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实现“多规合一”。这种转变使市县级规划成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协调政府与市场、衔接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键政策工具。#十五五 #十五五规划 #发展规划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十五五”规划(五)省(市)级规划 省(市)级规划是由省(市)级人民政府编制的,针对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它处于国家规划体系的中观层面,上承国家级规划,下启市县级规划,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贯彻国家重大战略和顶层设计,将国家战略细化为本地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又要统筹指导市县及以下规划,形成上下衔接的规划网络。 规划周期与效力:省(市)级规划的规划期通常为五年,可展望十年以上。经本级人大审议批准后,具有法定约束力,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 内容重点:省(市)级规划围绕本地区发展目标,制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协调、社会民生、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专项任务。省级规划更侧重空间战略布局、资源要素配置、重大项目落地等宏观层面;市级规划则相对更细化,会涉及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标准等具体方面。 功能与作用:省(市)级规划通过划定开发边界、制定空间政策等,引导城乡有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它也是政府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编制与实施过程:注重社会参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参与权利,使规划充分凝聚民意。实施时,加强财政、金融、产业、区域、土地、投资、就业、消费等政策对规划实施的保障和支撑,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并建立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发展规划 #五年规划 #十五五 #十五五规划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运车邦3周前
#小云雀AI #科技改变生活#五年规划#时事政治#原创作品 国家近期的两个五年计划分别是“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它们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蓝图。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对比表,帮助你快速了解它们的核心内容和区别: 规划名称 时间范围 核心主题 主要目标 重点内容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脱贫攻坚、节能减排、健全民生保障、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迈向新发展阶段,开启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大循环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年规划”是什么? 中国的“五年规划”(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改称为“五年规划”)是国家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的蓝图,旨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它起源于1953年,至今已完成十四个五年规划。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的延续与发展 “十三五”和“十四五”并非割裂,而是承前启后的关系。 · “十三五” 聚焦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任务,为此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 “十四五” 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更侧重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并设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