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道尽了对光阴易逝,美景难留的无限遗憾和惋惜。可是,在三亚,在"椰梦长廊"邂逅了世间最美的日落,剪辑了人间最惊艳绝伦的黄昏,觉得人间最能想留住的便是这动人的光景,它不是短暂定格在彼时,在那瞬间,而是永恒地定格在心间。彼时,它是一点一点的流动;此刻,它是一帧一帧地在记忆里复刻。 椰梦长廊我是去了两回的。因为公交极为方便,在三亚湾红树林酒店入住的当天下午,在车窗外全是椰子树棕榈树摇曳的光影里来到了海月广场,时候已是薄暮时分,初次晤面,只是惊鸿一瞥,我彻底蚌埠住了,那是身心自上而下的倾空。 从满是绿意的树荫走过去,走向沙滩,金色的沙滩在黄昏的余光中闪闪发光,光着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大海,厚实绵软温润的沙粒按摩着脚背和脚下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穴位,给人以柔情的抚慰。海水轻轻地拍打拥抱着沙滩,蔚蓝的大海上涌起银色的波光,慢慢地海上的波光变成浅黄、金黄。蓝色的天空也变得透亮,丝丝缕缕团团絮状的云也由白色变成银色再变成浅黄金色。海潮宛转,暮云宛转,大海像浅碧的璧玉,天空也像浅碧的璧玉,水天相接处,一轮金黄浑圆的落日带着余晖坠向大海深处。 下一次,就是第二天从凤凰岛回酒店前,我领略的是与头天晚上金色黄昏截然不同的霞影黄昏。 从三亚湾大桥的桥头过去,便绕进椰梦长廊的海月广场,躞蹀在沙滩上,天色渐渐向晚,夕阳沉入海岛的后面,海岛的上空挥洒着橘色的晚霞,慢慢地天空像画图纸,那橘色变浓变深,洇湿一片一片,半边的天空都变成橘红色,神奇的看不见的笔肆意挥洒涂抹,天空变成红色,笔丟进大海里,大海也变成红色了。天空的颜色渐渐变深,海水的颜色也渐渐变深,变成紫红色、绛紫色。身畔的光线暗了,沙滩上游玩的人成了一个个剪影,海面的栈桥也变成了剪影,凤凰岛像一只安静的凤凰在休憩。岛上的路灯亮起来,岛上酒店的灯也亮起来,像贝壳上闪闪发光的亮片。 心沉静下来,久久地伫立着,任海风牵动衣襟! #创作灵感#创作者中心 #带你去看海 #海边落日氛围感摄影 #旅行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惠风2月前
#青山绿水美景如画 #元稹悼亡妻诗 #诗词鉴赏视频 #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离思五首(元稹 唐) (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赏析其一):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赏析其二:)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
00:00 / 1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