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南江2月前
老婆最近总感觉身体不舒服,去了好几家医院检查,结果都没什么大问题。一开始我也觉得是她想多了,直到后来了解到 “焦虑抑郁躯体化” 这个说法,我和她都愣住了 —— 原来情绪长期压抑,真的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身体不适,而且这种感受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了解到这种可能性时,老婆反而更紧张了。她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病,没检查出来,愈发焦虑,身体的不适感就越明显,形成了 “焦虑加重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又加剧焦虑” 的恶性循环。好在现在还只是初步阶段,她对出去玩、买漂亮衣服这些事还有欲望。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谁不想出去玩、穿漂亮衣服呢?但这些不过是普通人众多欲望之一,却是此刻支撑她的 “仅剩的微光”。就像很多明星、名人,明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依然会被焦虑抑郁困扰。其实,焦虑抑郁的关键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情绪是否长期被压抑,是否有宣泄的出口。 作为丈夫,我心里很清楚,她的情绪积压,我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现在,我更明白包容和体谅有多重要。比如她喜欢在网上买衣服,不少朋友觉得不解,说 “那么多衣服穿得过来吗?太浪费钱了”。但在我看来,这只是爱好而已 —— 有人爱钓鱼,能在水边坐一天,买各种渔具也不便宜,我未必能理解;我自己喜欢捣鼓数码产品,一出新品就心痒,花钱也不少,别人或许也觉得不值。 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消费能力有别,但人生在世,谁都需要为自己的喜好付出。婚姻里,只要另一半能支持,保留一点自己的爱好,反而能让关系更稳固。就算暂时达不到完全支持,也可以商量着找个折中方案。毕竟,家庭和睦的前提,是别太压抑自己。如今生活压力这么大,学会释放压力,才能更有韧劲地走下去。
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4
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要想让心理创伤痊愈,我们需要有能力省察创伤反应的作用过程。 当我们感知到危险,或仅仅是“感觉”到危险时,身体就会启动“亢奋”反应,为生存反应提供能量。然而,创伤使我们对这种亢奋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因为它总与令人无助的“僵住”体验捆绑在一起。疗愈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容许这些感受存在,并观察它们自然流动的完整过程。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真正的连接始于回到自己 还是以我“背包被抢”的经历为例。后来每当我出门需要拿包时,一种“担忧”会立刻升起——这时,“亢奋”循环就已经被触发了。随之而来的是想法纷飞、预想各种危险情况。 通常,应对方式有两种,但都会让创伤固化: 1. 否定感受:告诉自己“别多想,是自己吓自己”。这相当于切断了省察过程的开始。 2. 被感受淹没:完全陷入恐惧情绪中,动弹不得。这重复了创伤时的“僵住”状态。 这两种方式都无法完整地省察后续的反应:比如喉咙的堵塞感、肩膀肌肉的紧绷、心跳加速,以及那份无法表达的气愤。 真正的疗愈发生在:当意识到担忧升起时,不再否定或沉溺,而是带着觉察去“感受”它。允许自己去体会那份紧张和气愤在身体里如何流动。通过这个完整的省察过程,那个被卡在过去的创伤能量就开始松动和释放,事件的影响最终消散 2025/10/1 #情感心里 #创伤 #认知 #个人成长 #修心修行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