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汉江喊渴!鱼米之乡为何年年抗旱 汉江喊“渴”:鱼米之乡为何年年抗旱? 汉江这条曾经水量丰沛的河流,如今却频频喊“渴”。眼看着江面变窄,河床裸露,咱们不禁要问:鱼米之乡的汉江中下游,为啥就缺水了呢? 首先得说说“借水”这件事。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个超级水利工程,把汉江的水调到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这本来是解决北方缺水的好事,但对汉江来说,就像是自家水库开闸放水,水源被大量调走了。丹江口水库下泄水量减少,直接导致中下游流量降低。再加上最近开工的引汉济渭工程,还要从汉江调水去关中平原,汉江的“负担”更重了。 其次,老天爷也不给力。近几年汉江流域降雨偏少,上游来水不足,水库蓄不上水。气候变化让干旱变得更频繁,有时候雨季不下雨,旱季反而来暴雨,这种极端天气让水资源管理难上加难。 更让人头疼的是生态连锁反应。水量减少后,江水自净能力变差,污染物浓度上升,容易爆发水华(就是水体富营养化,长满绿藻)。同时,湿地面积萎缩,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影响。 最后还得说说咱们自己。工农业用水需求越来越大,灌溉、工业冷却、生活用水都在抢这点水。有时候还因为水利设施老化,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白白浪费掉了。 那怎么办? 国家也采取了措施,比如建设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调水补汉江;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宣传;强化水污染防治。但这些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而且长江和汉江的水质差异也可能带来新问题。 说到底,汉江中下游的缺水问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既要靠工程调水,也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质,才能让汉江不再“渴”下去。 咱们每个人省下一滴水,就是为汉江贡献一份力量。别让我们的母亲河,变成明天的回忆! #水是生命之源 #我为家乡代言 #原创视频 #乡村振兴dou行动 #山青水秀好地方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09
国宝“王子午”青铜鼎:千年楚韵的传奇密码 1977年,河南淅川大旱,丹江口水库的水位骤降,河床龟裂。一名牧童在干涸的河床上被“铜角”绊倒,意外揭开了一处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楚国贵族墓葬群。村民上报后,考古队紧急抢救性发掘,在2号墓中出土了7件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的青铜列鼎,其中最大的一件便是这件“王子午鼎”。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墓中还伴随出土了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6000余件文物,堪称是“水下考古的奇迹”。 起初,按照周礼七鼎的陪葬模式,考古队仅知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诸侯,但对这件青铜鼎内84字鸟篆铭文的破译后,却指向了楚国的令尹王子午,他并非是诸侯,却以七鼎的方式陪葬,彰显出了,楚国对周礼的僭越,也暗藏着春秋“礼乐崩坏”的历史暗流。 其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达200斤,为一起出土的七件列鼎之中最大的一件。它并非是普通的炊具,而是祭祀先祖和宴飨神灵的礼器,象征着权力与等级。刚出土时鼎内还放置有牛骨,再配以长63厘米的铜匕用于取食,体现出了春秋战国时期“钟鸣鼎食”的贵族礼仪。 鼎身的六条镂空夔龙以蜡模铸造,龙身盘曲且口衔鼎沿,龙足紧抓鼎的腰箍,宛若要随时腾空而起,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失蜡法的实物证据。 整个鼎的铸焊技术非常高超,经检测,其使用的焊料含锡量高达98.23%,硬度非常惊人,将分铸的兽角和尾饰与鼎身进行了无缝连接,这一技术在当时领先了世界近千年。#文脉里的中国 #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 #王子午青铜鼎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9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7
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北方狼6月前
丹江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县级市,由十堰市代管。#丹江口水库 1958年,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来自湖北、河南两省17个县10万民工以部队模式建制,在这些建设民工大军里,来自丹江口的建设者达万人。而在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中,库区周边湖北、河南两省共需移民34余万人,其中仅丹江口市就有16万居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移民。[41]老县城和有武当“九宫”之首称誉的净乐宫在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时全部被淹没,县城由均州古城迁至现在的丹江口左岸沙陀营。[2][42]1959年12月26日,丹江口工程顺利实现截流。因为“大跃进”以及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经济实力使得工程建设困难重重,但凭着“拓荒者”移山填海之志、筚[bì]路蓝缕之功,工程步步向前推进。[43] 1960年7月,湖北省委决定将均县、光化县合并为丹江县,并成立丹江市,隶属襄阳地委、专署领导。10月,国务院通知,将丹江县易名为光化县。196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均县建置,属襄阳专区。1965年8月,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由均县管辖。[19]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均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均县为基础设置县级市。[24]1994年10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改称十堰市,丹江口市由十堰市代管。#山水旅游景点推荐 #地理奇观
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