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9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4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12月22日 原道 在《原道》中,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对儒道的理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以此为据,他批评了道家舍仁义而空谈道德的“道德”观。他回顾了先秦以来杨墨、佛老等异端思想侵害儒道,使仁义道德之说趋于混乱的历史,对儒道衰坏、佛老横行的现实深表忧虑。文章以上古以来社会历史的发展为证,表彰了圣人及其开创的儒道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功绩,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历史合理性,并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为对比,批评了佛老二家置天下国家于不顾的心性修养论的自私和悖理,揭示了它们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提出了“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的具体措施。 《原道》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提出了一个“道统”的授受体系。韩愈在重申了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后,总结说:“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宋儒所乐道的“道统”的形态即由此而来。关于韩愈的“道统”说,《原道》最直接的打击对象是佛老,韩愈所要诛的“民”,也是士农工贾四民之外的佛老二民,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原道》的指责显然是不合适的。韩愈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指责佛老破坏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基于现实功利的批判无疑是有力的。唐代的僧道不纳赋税,不服徭役,所以逃丁避罪者,并集于寺观,“至武宗会昌灭佛时,官度僧尼已达二十六万多人”。
00:00 / 09: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1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