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宋代 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代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古诗词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第117集#三衢道中 宋 曾畿#古诗解析 这是南宋诗人曾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明快自然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流畅,如“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用直白的表述点明时间、行程,读来朗朗上口。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价曾几的诗“轻快”“活泼不费力”,这首诗正是如此,没有生僻字词和拗口的句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和理解。 清新宜人的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初夏时节特有景象的描写,如“梅子黄时”“绿阴”“黄鹂四五声”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怡人的夏日山行画卷。梅子成熟时本是多雨季节,却遇上日日晴的好天气,诗人乘舟泛溪,后又山行,沿途绿树成荫,黄鹂啼鸣,给人以宁静、舒适之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巧妙精当的构思剪裁 :诗中以“来时路”将行程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都转化为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感染读者,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慰藉。 广泛的传播渠道 :该诗不但被收入启蒙读物《千家诗》,而且被编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这使得它能够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得到了普及,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日古诗#小学必背古诗 #学古诗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85
【第312集】#将进酒 #李白 #唐诗 #古诗词 #文学经典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属于古乐府旧题诗,以豪放不羁的笔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独特思考与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一、核心简介 1.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作于李白晚年,此时他历经仕途挫折,离开长安后漫游各地,虽壮志未酬,但仍保持着狂放的性格。诗中以饮酒为引,借酒抒怀,将个人的失意与对生命的热爱交织在一起。 2. 体裁与结构:全诗共37句,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句式灵活多变。结构上先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引出时光易逝的感慨;再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转入及时行乐的主旨;最后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狂放之语收尾,情感层层递进,气势磅礴。 二、关键赏析 1. 意象与意境:大气磅礴,豪情万丈 - 诗中选取的意象极具张力,如“黄河之水”“高堂明镜”“天生我材”“五花马”“千金裘”等,或宏大壮阔,或贵重稀有,既烘托出诗人的豪迈气质,也反衬出他对世俗功名的不屑。 - 开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奔涌的壮阔景象,比喻时光一去不返,将抽象的“时光”具象化,开篇即奠定雄浑奔放的基调。 2. 情感与主旨:愤懑与旷达的交织 - 诗人并非单纯沉迷饮酒,而是借酒消解“怀才不遇”的愤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失意,在诗中转化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展现出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 - 主旨并非消极的“及时行乐”,而是在认清人生短暂、世事艰难后,依然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是对压抑现实的反抗,也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3. 语言与风格:狂放洒脱,极具感染力 - 语言上多用夸张、反问等手法,如“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以极致的夸张强化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狂放不羁。 - 风格上继承了李白“诗仙”的特质,全诗情感跌宕起伏,从时光易逝的感慨,到及时行乐的劝勉,再到万古愁绪的消解,一气呵成,读来酣畅淋漓,尽显盛唐诗歌的雄浑气象。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