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 大脑认知最新研究!全新视角解读“恋爱脑” 最近,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Ed O‘Brien提出了一个叫做“变化感知灵活阈值理论”的概念,给我们带来一个关于“恋爱脑”的全新视角。 过去心理学界认为,人们判断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变化的证据是否明显和真实可信。但Ed和研究者们发现,我们对“变化”发生的感知,还深受另一个因素的影响——那就是“我们认为这个变化会带来什么后果”,也可以说“承认这个变化,我们觉得自己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你的潜意识里可能觉得,接受“Ta变了”这个事实会让你非常痛苦——比如可能会吵架、会分手、会陷入孤独……你的大脑就会自动提高感知门槛,让你需要更多证据才感觉“TA变了”。相反,如果变化看似有利,大脑也会放低门槛,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信号,你也更愿意去相信。 因此,想真正看清一个人、一段关系的变化,不能只盯着所谓的“证据”看。你还得问自己:我是不是因为害怕承受后果,而选择了自我欺骗?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重构对“后果”的认知,帮助大脑更清醒地判断:告诉自己,及早察觉对方变心并不是灾难,而是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尽早沟通,在情况变得更糟之前修复关系;而且哪怕真的分手了,我也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 同样地,如果你希望对方意识到你的变化或关系中的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可能不再是反复罗列证据,而是减轻对方对“变化后果”的焦虑。通过改变沟通方式,抛出更多对对方有利的可能性,让对方看到这个变化的积极意义。#恋爱 #知识分享 #心理学 #成长 #情感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9
答答儿2周前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真正的控制中心很可能是胃 探讨了人类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的紧密联系。你是否知道,研究表明,大脑并非唯一的控制中心?它可能只是众多“官员”中的一个,而我们的胃部则可能在真正引导决策。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这复杂而神奇的人体系统! 这段视频深入探讨了人类控制中心的演变,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尽管大脑在现代人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我们真正的控制中心可能仍然像数亿年前的远古祖先一样,位于胃部。视频通过追溯蠕虫的进化历程,解释了大脑如何从消化系统周围的神经集中演变而来,并暗示了胃部在决策和控制方面可能仍具有核心地位。 亮点 🧠 视频提出,人类真正的控制中心可能并非大脑,而是像数亿年前的远古祖先一样,位于胃部。 🐛 远古蠕虫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中心位于消化食物的胃部,这表明消化系统是早期生命体控制的核心。 👁️ 随着进化,为了感知食物和环境危险,神经逐渐集中在嘴部周围,从而形成了大脑,以控制味觉、嗅觉和视觉等感官。 🚶‍♂️ 人类本质上仍是一个“蠕虫”般的长管结构,手脚只是附加部分,而大脑仍靠近嘴部,但真正的控制可能仍源于胃部。 💡 视频通过类比国家治理,暗示大脑中的数百万神经元可能只是执行者,而真正的决策者可能仍位于胃部区域,强调理解人体需整体考量。 视频章节总结 🐛 远古控制中心:胃部而非大脑 视频探讨了动物和人类进化的一个颠覆性观点:控制中心可能并非大脑,而是像数亿年前的远古祖先一样,位于胃部。以蠕虫为例,它们最初只是一个消化食物的管状结构,其神经系统核心就在胃部。 🧠 大脑的起源:为感官而生 随着进化,蠕虫为了辨别食物好坏和规避危险,在管状结构入口(嘴部)周围发展出越来越多的神经,形成了味觉、嗅觉和视觉,并需要大量神经元来控制这些感官,从而促使大脑在嘴部附近发展起来。 🚶‍♂️ 人类:进化的管状生物 视频指出,人类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基本的管状结构,手脚只是附加部分,大脑也依然靠近嘴部。然而,作者提出,真正的控制中心可能仍是古老的胃部。 💡 重新思考:身体的真正指挥部 通过类比国家治理,视频认为大脑中的数百万神经元可能只是执行命令的“地方官员”,而真正的决策者可能仍位于胃部区域。强调我们对大脑功能知之甚少,并建议要理解人类,需理解整个身体,而非仅仅关注大脑。 #尤瓦尔赫拉利 #AI #答答儿 #人体科学 #人类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