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古诗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风的奠基之作,打破了晚唐以来词坛“绮罗香泽”的柔媚传统,以豪迈笔触书写报国壮志,堪称“词中之汉魏乐府”。 创作背景与情感底色 此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放任密州知州。彼时他虽远离朝堂,却未堕凌云之志,借一次规模盛大的出猎活动,将满腔热血与报国渴望熔铸于词间。全词无半分悲戚,满纸皆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慷慨与豪情,是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格的鲜活写照。 上阕:绘猎景,显狂态 上阕以白描手法铺陈出猎场面,字字如刀刻,将“狂”字刻画得淋漓尽致: - 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即破题。“老夫”是苏轼对自身年岁的谦称,“少年狂”却尽显其不甘衰老、渴望建功的赤子之心,一“聊”字更藏压抑已久的壮志,为全词奠定豪迈基调。 - 接着“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四句如电影特写:左手牵黄犬、右手托苍鹰的猎人装束,身着华服的队伍如潮水般席卷山冈,“卷”字极具画面感,将出猎的声势与壮阔写得扑面而来。 - 末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转入主观情志。以“倾城随太守”显百姓拥护,更以三国孙权“亲射虎”的典故自比,既显狩猎的自信,更暗藏渴望如孙权般驰骋疆场的雄心。 下阕:抒壮志,寄豪情 下阕由实入虚,从眼前猎景转向心中抱负,情感层层递进,将词的意境推向高潮: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后豪气更盛。“胸胆开张”写尽畅快,“鬓微霜”是客观写实,“又何妨”却掷地有声,直接打破“年老无用”的桎梏,尽显不服老的豪迈。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为全词“词眼”。借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恢复其兵权的典故,苏轼以魏尚自比,含蓄表达渴望朝廷重用、奔赴边疆的迫切心愿,问句中满是期待与壮志。 -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堪称千古绝唱。“挽弓如满月”的动作极具力量感,“西北望”点明方向——彼时西夏侵扰北宋西北边境,“射天狼”则以天狼星喻西夏侵略者,将个人豪情升华为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词之魅力:以诗为词,刚健传世 此词的突破在于“以诗为词”:苏轼将诗歌中常见的报国题材、典故运用与豪迈意境引入词中,让词从“艳科”走向“壮词”,拓展了词的题材与境界。全词无一柔媚之语,从出猎的细节到报国的壮志,皆以刚健笔触书写,如金石掷地,振聋发聩。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