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 五上《将相和》这篇课文,很多人小时候都学过,但大多只记得故事情节,却忽略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与深谋远虑。 甚至可以说,若当时赵国没有蔺相如,恐怕会被秦国欺负得更惨。 故事要从赵国得到和氏璧说起。秦王得知后,提出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收到消息后十分焦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可大臣们都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答应怕被骗走宝玉,不答应又怕得罪强秦。 01.完璧归赵 就在众人无计可施时,蔺相如来了。他只用 “四个如果”,就展现出远超常人的缜密思维。 他对赵王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池换和氏璧,我们不答应,那理亏的就是赵国;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肯交出承诺的城池,那理亏的就是秦国;如果秦王真有诚意交换,我便把璧给他;如果他不肯交付城池,我定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文中 “想了一会儿” 这句细节尤为关键,它说明蔺相如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这套方案,这份沉稳与镇定,正是他能化解危机的基础。 等蔺相如见到秦王,秦王捧着和氏璧反复观赏,却绝口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立刻察觉秦王没有交换的诚意,随即想办法要回和氏璧。 他上前说道:“这块璧上有个小小的瑕疵,让我指给您看。” 毕竟和氏璧是蔺相如带来的,他说有瑕疵,秦王并未多想,便把璧还给了他。 拿回和氏璧的瞬间,蔺相如立刻态度强硬起来,他直言秦王并无交付十五座城池的真心,如今和氏璧在自己手中,若秦王要强逼,他便抱着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 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他的机智,更展现出面对强权不畏生死的勇敢。 秦王本就十分想要和氏璧,只好立刻答应蔺相如的要求,还拿出地图,指着要划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给蔺相如看。 可蔺相如依旧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秦王只是口头承诺、纸上划城,并没有真正交付城池的诚意。 于是,他又提出一个缓兵之计,说和氏璧是天下无价之宝,必须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正式将它献给秦王。 秦王无奈,只好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回到驿馆后反复思索,断定秦王不会兑现承诺,于是立刻安排手下人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偷偷从小路返回赵国。 面对强大秦王,蔺相如没有丝毫唯唯诺诺,反而敢与之针锋相对。更在察觉秦王诚意不足时,果断安排人送回和氏璧 。。#小学语文 #人物 #五年级语文 #蔺相如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9: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火球君1周前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缩写故事》优秀范文,400字,家长收藏 #小学作文#作文素材#五年级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写作技巧 《猎人海力布》缩写 在遥远的村庄里,有一位勇敢善良的猎人,名叫海力布。他不仅狩猎技术高超,而且心地纯善,深受村民们的爱戴。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中打猎时,救下了一只受伤的小白蛇。原来,这只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龙王邀请他到龙宫挑选珍宝。海力布谢绝了金银财宝,只拿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作为纪念。 自从有了这颗宝石,海力布每次打猎都能满载而归,但他从不炫耀,反而更加谦逊地帮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然而,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一群鸟儿在议论,说山洪即将爆发,会淹没整个村庄。 海力布心急如焚,急忙跑回村里,告诉大家这个可怕的消息。但村民们并不相信,以为他在说胡话。为了救大家,海力布不得不违背誓言,说出了宝石的秘密和自己听到的一切。说完之后,宝石失去了光泽,海力布也变成了石头。 村民们看到海力布变成了石头,又听到山洪的咆哮声,终于相信了海力布的话。他们迅速逃离了村庄,躲过了这场灾难。 从此以后,村民们世世代代传颂着海力布的故事,感谢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大家的平安。而那块石头,也被村民们供奉起来,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8: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