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1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8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2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会不会特别希望对方有回应,并且是剧烈的回应,不然就会很慌。比如好朋友回了一个知道了好的,你会觉得好冷淡,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他是不是生气了?亲密关系里,你提了一个需要,比如明天见面吧,对方虽然答应了,但是好像有点冷静,没有很热烈的说我好想你,我好喜欢你,你会马上感到很空,想到要被抛弃了,你很希望外界可以强烈的表达对你的需要和渴望,你才感到安心。所以你抓得很紧,很努力,希望对方也很努力的回应你。这和比较健康的互动的区别是,任何冲突你都会马上联想到不被喜欢,被抛弃。他像一个自动化程序一样写进你的大脑,你没有办法想到别的事情,而事实上这些想象并没有发生。对方没有生气,也没有不喜欢你。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外界的反应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呢?因为你过去只经历过这样不稳定的关系,必须依靠健康的努力和回应才能维系。什么意思呢?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不用努力的讨好,不用努力逗父母开心,关系就是稳定的,孩子长大对待关系就会比较松弛,因为我知道不用很用力,关系也是存在的,但是很多父母反而需要孩子的照顾,孩子的付出来稳定自己。父母的情绪起伏很大,生气的时候暴怒摔东西,好的时候又道歉哭泣,孩子就会觉得关系就应该是这样的大起大落,需要很纠缠很虐关系才能成立。压根没有体验过那种安安稳稳的关系,这种拼命努力的感觉延续了下来,就变成了所有的关系平静的时候都是危险的,所有不热烈的反应都是冷淡的,都是要破裂的前兆。这也是为什么焦虑型的人刚开始遇到安全型的人是很害怕的,不适应的,因为安全的稳定感在焦虑的人的体验里是偏冷淡的,不够浓烈,不够纠缠的。 他为什么不像我一样焦虑和担心呢?他是不是不够喜欢我呢?意识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慢慢的练习,把紧握的手放松下来,可以试试这样啊。首先当然是觉察,觉察那个反复出现却实际上没有发生的念头,不去评判他,只是去理解他为什么来问问自己,你现在害怕什么,为什么反复的害怕不被喜欢,是过去发生过什么吗?然后你会理解自己现在的痛苦,原来是因为你过去需要那么辛苦的付出来维系关系,所以你以为现在还需要这样,你希望对方也要和自己一样的努力,对吗?最后给自己一个其他的可能性来看待这件事情。或许这次依然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过去我也无数次的担心,但是现在依然好好的在这里,这一次我也会好好的在这里。#BurtonChen #IsUncleChen #Zelalem#伯顿陈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当别人怨恨你、激怒你时,记住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是心理学中极具警示性的 “人际陷阱”,核心可概括为:你用敌意回应敌意,敌意就会像藤蔓一样缠绕你,最终让你困在对抗的内耗里。 这像极了现实中的人际矛盾:同事一句无心的指责,你非要句句反驳;家人一次无意的疏忽,你执着于冷战报复;陌生人一点口角冲突,你追着一定要分出对错…… 你以为 “对抗” 是在保护自己,其实是把自己和对方绑在 “怨恨的绳子” 上,对抗的动作越激烈,矛盾的 “体积” 就越大,最后消耗的全是自己的精力。 而如果你懂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的柔弱智慧,反而能让麻烦自行消解。这恰是《道德经》里来自老祖宗的“避祸心法”。 有人会说,那不是怂吗?错,真正的柔弱智慧,不是 “忍气吞声”,而是 “不被对方的敌意牵着走”,分享 3 个实用方法: 1、先停 3 秒:给 “愤怒” 踩刹车 当对方的言行让你想对抗时,先在心里默数 3 秒 —— 这 3 秒能帮你从 “本能反击” 切换到 “理性思考”。比如被同事指责时,先别急着反驳,想想 “他的话有没有合理的地方?我反驳能解决问题吗?”,很多时候,3 秒后你会发现 “不值得较真”。这点,应和道德经里的 “致虚极,守静笃” 2、换视角:把 “对抗” 变成 “解决问题” 别盯着 “他错了,我要赢”,而是盯着 “我要的结果是什么”。比如老公忘了重要日子,与其冷战,不如说 “你忘了我有点难过,但我更想咱们一起补过,你觉得呢?”—— 聚焦 “解决问题”,而非 “证明对错”,矛盾会少很多。这点,践行的是道德经里的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3、及时 “止损”:牢记 “不争而善胜”(第七十三章) 如果对方故意挑衅、不讲道理,别执着于 “让他认错”—— 就像《道德经》说 “报怨以德”(第六十三章),不是纵容,而是明白最高级的惩罚就是沉默,最矜持的报复是无视,是活得比他好。你的成长、你的快乐、你的毫不在意,就是对他最有力的回应,就是你的智慧。狗咬你一口,难道你还咬回它吗?不纠缠,是最高级的智慧。 最后记住:海格力斯效应的本质是 “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解决方法的核心是夺回情绪与行动的主导权。《道德经》里的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省力的生活智慧。 我是易观,关注我,以茶易心,以书观已。 #海格力斯效应 #道德经 #女性智慧修炼 #激怒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6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