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0
00:00 / 01:3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19: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市场监督要处罚,应该怎么做?丨市场监管 1.这也是最重要的,越早沟通成本越低 在市场监督执法过程中,有几个标志性的节点:立案——行政处罚告知——行政处罚决定,然后有的经营者可能还会经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我跟经营者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最好在行政处罚告知书下来前,跟办案人员就案件的定性和定量问题取得沟通,因为此时的沟通成本最低,一般只需要跟办案人员就上述问题达成一致就行。 而到了后面的程序,需要沟通的人其实更多,难度也越大。比如行政处罚告知书下来后,经营者可以进行申辩,此时申辩的话,一般申辩材料会到分局的领导会议上进行讨论,此时不管是定性问题,还是定量的减罚问题,可能要领导层面予以认可,此时申辩才能有所作用。 2.尽量采取书面的方式进行沟通 这一点是经营者需要注意的,在实践中,采取书面沟通,一是为了留痕,二是此种形式有助于沟通效率。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经营者跟执法人员口头交流的观点,被执法人员否定后,采取书面形式,有的会被执法人员认可。原因就在于,书面是留有痕迹的,比如减罚情节的申请,经营者只是口头上说,有时执法人员在办案的过程中可能会遗漏,最后在减罚的认定上,采取之前的处理方式。 3.区分「投诉」与「举报」 经营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大部分案件,其实是投诉形式的投诉件,现在有的地方出台了地方性的职业索赔的治理规定,对于职业打假人的投诉,可以列为异常投诉进行办结处理,此时经营者就可以不被其骚扰。 因此,经营者对于上述案件的来源区分是有必要的,即使经营者当地没有出台职业索赔的治理规定,若经营者的投诉是来自职业打假人,而不是正常消费者,经营者在提前跟执法人员沟通好的前提下,可以提交书面的申请,以职业打假人不具备投诉人的主体资格,要求拒绝调解,终结此次投诉。 4.注意运用免罚清单 市监总局和地方层面都有相关的免罚清单,对于轻微的违法案件,经营者可以依据清单的规定进行免罚事项的沟通。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