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九变篇 核心思想: 将领必须懂得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行事,不能墨守成规,并要警惕五种性格上的危险。 白话译文: 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在“圮地”(难于通行之地)不可宿营,在“衢地”(四通八达之地)应结交诸侯,在“绝地”(无以为生之地)不可停留,在“围地”(易被包围之地)要巧设计谋,在“死地”(进退不能之地)要决一死战。 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敌军不要打,有的城池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国君的命令有时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领能够通晓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将领不通晓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治军而不懂得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上述“五利”(途有所不由等),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有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要使诸侯屈服,就要用他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他;要使诸侯忙于应付,就要用他不得不做的事去驱使他;要使诸侯被动奔走,就要用小利去引诱他。 用兵的法则:不要指望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危险: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被凌侮;廉洁好名,可能被污辱;爱护民众,可能被烦劳。这五种危险,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灭,将帅被杀,必定是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不能不充分警惕。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孙子兵法九地篇全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9: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