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5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69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陕西区划拾零:杨陵与杨凌 #上热门 在陕西的区划中,杨陵与杨凌虽一字之差,却承载着不同的行政意义和历史渊源。 杨陵区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但实际由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它地处陕西省中部偏西,区域面积135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2个镇,2021年常住人口25.43万。杨陵因隋文帝杨坚寝陵而得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定居,西周时系京畿之地。其区划历经多次调整,1979年设立杨陵特区,1982年划归宝鸡市并设杨陵区,1983年改属咸阳市,1997年划归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2021年,杨陵区被公布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当年实现生产总值157.7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04元。 杨凌则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简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旨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与杨陵区区分并寓意“壮志凌云”,将“陵”改为“凌”。杨凌示范区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直辖,并和多个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级行政级别,虽与杨陵区地理位置重叠,但行政级别和管辖范围不同。 杨陵区作为咸阳市的市辖区,承担地方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杨凌示范区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示范区,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转化。此外,杨陵区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吸引众多游客;杨凌示范区则以现代化农业科技和独特农业旅游体验成为新旅游热点。杨陵与杨凌虽紧密相连,却在行政架构、发展定位上各有侧重,共同为陕西省的区划设置和经济发展增添独特色彩。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上热门#今日午餐 蘸 水面形似裤带,又称“裤带面”。“蘸水裤带面”因传于后稷的诞生地---杨陵而出名,为陕西名吃。“裤带面”位居陕西八大怪之首,因其“汤汁适中,油而不腻,筋而不硬,香而不浓,蘸而不淡,光滑爽口”而久负盛名。相传唐贞观盛世,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杨陵一农妇李王氏夫妇拌嘴,生气之余,和面造饭。面硬加水,水多而面软,又加面,结果又硬。如此反复,揉了九九八十一遍。面和的既白又筋,无力擀开,只好连揉带扯,结果又宽又长,形似“裤带”下锅久煮,熟而筋道。农妇又调烧了一碗汤汁,让其夫吃,其夫无法在碗内搅拌,无奈将面蘸入汤汁中,不料吃后连说“嘹!”当地农家效仿食之,其味甚美。后传入京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微服品尝,赞不绝口,赐书“蘸水裤带面”。蘸水面因醋酸、辣子红、蒜泥香、汤汁鲜、面筋光,人们常有吃不够的感觉,一条面重二两,有一米多长,宽度三至五公分。蘸水面有叫裤带面的,也有叫片片面或过水面的。因为它是一碗汤,一小盆面分开盛的,吃时将盆里的白面拉到碗里的汤中,带上调味再下口。制作方法是将面粉和水混合成面团,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揉成条状后刷上油,醒发四十分钟。接着,将热油泼在蒜泥中,爆香蒜和葱,加入西红柿丁、盐和五香粉炒匀,然后加入清水煮开,煮5分钟后关火。将面团压扁、扯长后放入锅中煮熟,再加入青菜。在碗中加入辣子油、蒜泥、生抽、醋和西红柿汁调成汁,食用时将面条夹出放入汤碗中,然后蘸着汤料吃面。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