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8
羊羊羊2周前
心理治疗,亲测有用——回老家! 在异地他乡每天备受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碎缠绕,80后的我看似总能一一化解,但内心就想一只炸了毛、竖直尾巴的猫,焦躁不安!偶尔回一趟同属于一座小县城的婆家,也能稍稍或者短暂被抚平,但疗效就像西药一样,治标不治本! 十一假期,阴雨连绵,在家里窝了一天的我们去超市逛逛,孩子说:妈妈,买点柿子吧,中秋节的象征果嘛!我脑海里随即浮现出娘家门口的柿子树,随口说一句:我们明天回姥姥家去摘新鲜的!好几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那棵树还在不在。老公说:可以,明天就回油坊湾溜溜,早上7点起床,7点半出发!虽然觉得只是附和,但内心也有些雀跃与期待! 今天真的要回油坊湾了,这在一个几年没回自己老家的80后的含金量有多高,跟你们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虽然妈妈也不在老家(远在更远的他乡),儿时上学的路,帮妈妈务农的田地,一村人端着碗站在一起边吃边聊八卦的路口,跟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的水泥所大院,还有能钓鱼能游泳能洗衣服能牵牛饮水的油坊湾水库……都像电影一样,循环不断涌入眼前,什么工作压力,什么孩子学习,什么家庭琐碎,全部抛之脑后,完全进入不了脑壳,内心的猫毛顺了,猫尾巴也像跳舞一样优雅的扫动!#村庄 @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43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为什么60后70后80后小时候不但抗揍,还没有心理问题?——不要让孩子活成你的傀儡 说一个挺沉重的事情,看到的,证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情况了。 为什么60后70后80后的童年,怎么挨揍都没事。而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是各种心理问题滋生呢? 还真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现代生活把孩子的情绪供给平衡,给彻底毁灭了!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有情绪了,连缓冲地带都没有了,直接崩溃状态。 为什么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化解冲突呢?大家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过什么样的日子吗? 不管你是调皮捣蛋被揍;还是当了父母的出气筒,平白无故的被揍;再或者被老师讽刺挖苦的时候批评;还有就是杀鸡儆猴似的拳打脚踢。 关键点来了:你只要一出门,到处都是跟你共情的小伙伴。当你委屈,给你的小伙伴控诉这些暴行的时候。要么就是温柔安抚的女同学,告诉你:别难过,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么就是励志鞭策的大哥哥,叫你收起你那没出息的眼泪。想当初,大哥我被父母吊打的时候,连一声都不带叫的。现在哥还不是一条好汉?该玩的玩,该闹的闹。时不时,他还撩起他的衣服,给你展示一下自己钢铁之躯上被抽打的印记。 一瞬间,你抹了抹鼻涕,从难过委屈当中剥离出来。大哥搂着你的肩膀,在河边、水沟里抓起了泥鳅。完了,还不慌不忙地给你分享小人书里的故事。 想起你那时候的样子了吗?什么难过情绪,通通灰飞烟灭。回家的时候,看看自己满身的泥巴,你还充满了内心的愧疚和负罪感,偷偷地看父母在不在?就是内心的这种内疚、不安和自责,就算是父母再把你打一顿,也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问题。 无论是上山掏鸟蛋,还是臭水沟子里摸螃蟹、摸鱼,释放出来的多巴胺和内分肽,跟现在的孩子坐在家里,玩玩游戏,看看手机,再玩玩玩具……你这样一比,它能比吗?一身臭汗,满身泥泞,甚至还是蹭破了胳膊、磕破了膝盖,畅快淋漓的玩耍都变成了愧疚。出门的时候,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人模狗样;回来的时候,风尘仆仆,不安,负罪感,满载而归,哪还有什么负面情绪啊? 你再看看现在呢?被老师教育完了,放学路上还是全程家长陪伴,不是坐在车上,就是坐在电瓶车的后座上,一路上只听见的是唠唠叨叨……没有小伙伴放学路上,不回家玩耍的过度缓冲。回到那几十平、几百平的水泥盒子里面,还要继续遭遇另一番的暴风骤雨……请问这些负面情绪从哪释放和平衡呢?别说孩子了,还有很多大人为什么下班了,躲在车里或者坐在大马路上坐一会儿呢?看懂了吗?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