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0
英子2周前
体制内八大无权部门。 第八名:科协。 作为连接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与市场群众需求的纽带,主要工作是举办科普活动、技术对接会,但手上根本不直接掌握什么资源,主要依赖其他部门的资源输出。 第七名:文联。 这个汇聚艺术家的殿堂,实际运作更像松散的行会组织。作协、美协的自治传统,使得文联的统筹往往流于形式。这群搞文艺的可不好相处,能不能搞出文艺成果的主观性也很强,难以像经济部门一样通过量化指标体现政绩。 第六名:老干部局。 在退休干部社会化管理的浪潮中,这个部门的处境日益微妙。年度体检、书画比赛等常规服务,正逐步被社区养老体系替代,部门话语权大幅下降。你是老干部局的就能借调去组织部,组织部未必能看得上。 第五名:地方志办公室。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方志办的时光仿佛凝固在故纸堆里。工作集中于修志、编鉴,办公室里最年轻的东西是那台十几年前买的电脑。一本县志编纂耗时数年,成果难以短期显现,还是内部资料,能有多少人去看? 第四名:团委。 原本应该是充满朝气的组织,但是大部分人来到团委只是将这里作为职场晋升的过渡站,导致工作连续性不足,削弱团委工作的长期影响力。 第三名:党史研究室。 2018年机构改革后,党史研究室多与地方志办公室合并,整日以编纂党史、组织红色教育为主,根本没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 第二名:气象局。 这个科技含量最高的弱势部门,业务高度依赖气象卫星、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缺乏行政干预能力。例如台风预警虽重要,但应急响应还需要与应急、农业等部门联动,自己没有统筹权限,容易陷入被动执行角色。 第一名:档案馆。 作为历史的守护者,长期与陈旧档案为伴,负责整理、编目和保存海量资料,为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历史依据。但其工作性质服务性强、无决策权。#公务员#体制内#事业编#编制@DOU+小助手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3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