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场,一辆第三代“猛士”越野车悄然潜伏于沙丘后方。 随着指令下达,车顶矩形发射箱瞬间弹出八道火光,数秒后12公里外的模拟装甲目标接连爆出浓烟——这正是红箭16反坦克导弹系统展现的“超视距猎杀”能力。 作为中国第四代智能化反坦克武器,它已成为现代陆战的颠覆性力量。 红箭16的12公里超远射程,远超主战坦克炮火覆盖范围(通常不足5公里),射手可在敌方火力圈外从容锁定目标。 其“惯导+红外成像”复合制导如同为导弹装上智能眼睛:初始段依靠惯性导航稳定飞行,末段红外导引头自主识别目标热源特征。 更关键的是“人在回路”功能——导弹飞行途中实时回传战场图像,射手可随时切换打击目标,甚至引导导弹绕过障碍物实施灌顶攻击。 面对现代坦克厚重的复合装甲,红箭16祭出两大杀招:   千毫米穿深:>1000毫米的垂直破甲能力,可击穿全球现役绝大多数主战坦克正面装甲;   死亡俯冲:末段以55°大落角灌顶攻击,专攻坦克最脆弱的顶部(等效装甲仅30-50mm)。这种“钢针戳豆腐”式的打击,使防护再强的坦克也难逃致命一击。 红箭16的灵活性令人惊叹:   单兵模式:1.2米弹体+25公斤系统重量,单兵可肩扛发射,赋予步兵分队反坦克“超能力”;   集群火力:搭载猛士越野车时,8联装发射箱可实施饱和打击,20秒内倾泻全部弹药,瞬间摧毁坦克集群;   电子对抗:抗干扰数据链确保强电磁环境下通信畅通,回传图像还能兼作战场侦察手段。 当红箭16的烈焰划破天空,传统坦克的钢铁洪流神话正在瓦解。这把“智能利刃”昭示着未来战场法则——发现即摧毁,射程即生存。 红箭16的出现不仅重塑了反装甲作战模式,更推动陆军向“侦-控-打-评”一体化转型。 它如同悬在装甲部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现代陆军重新思考机械化突击战术的生存逻辑。#正浩防务 #军事科普 #坦克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