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杨振宁逝世 (1922年10月1日-2025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字伯瓌,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博文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 1950年8月26日,与杜致礼(1927年12月29日—2003年10月19日,陕西米脂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女儿)在普林斯顿结婚。 1956年4月3日,第六届罗彻斯特会议讨论“τ-θ之谜”总结时,杨振宁提出宇宙可能不守恒的问题。 1956年10月1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论文《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正式发表。1956年12月25日,吴健雄用试验证明了他们俩的理论。1957年10月,杨振宁和李政道因这一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论文发表到获奖历时13个月,创下诺贝尔奖颁奖史上获奖最快纪录。这一年杨振宁35岁。 1964年3月23日,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 1971年夏天,杨振宁访问新中国,他是知名华人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赞誉。在所要访问人员名单中,排在第一位就是校友、最要好朋友的邓稼先。杨振宁忍不住问邓稼先:“中国造原子弹,有没有外国人帮忙?”因为参与中国原子弹研究的科研成员很多,邓稼先郑重对待,需要了解、请示再回答,就此事请示了周恩来总理。就在杨振宁中国访问之行结束,将要飞回巴黎时,他接到了邓稼先回信:中国的原子弹除了最早有苏联的少数帮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之后,在1972年、1973年分别再次回到中国。 2003年底,杨振宁归国定居清华大学专家公寓“归根居”。 2004年12月24日,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登记结婚。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珍贵影像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