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青春没有售价”,“人生是旷野”这类口号本质是消费主义从“贩卖商品”转向“贩卖概念和生活方式”,它绕过了我们理性的价格防御,直接和我们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对话,将消费行为和“自由”联系在一起 “青春没有售价”表达的是青春的短暂易逝且无法复购,如果你现在不做,不消费,就永远错过了。这种典型的营销手段,通过制造的焦虑,对“虚度青春”的恐惧,来将“珍稀青春”与“即时消费”,“旅行”划上等号,仿佛不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的青春就有遗憾了,但它绝口不提青春的售价其实很高,可能是你下个月的房租,或为未来的应急储蓄。 “人生是旷野”本质想表过人生不该被规则,轨道所束缚,如上班、存钱,应该有无限可能。它将遵循社会常规描述为一种压抑和失败,将消费,尤其是旅行包装成“自由”和“探索”的唯一形式。真正的“旷野”是内心的广阔和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消费主义欺骗,被狭隘地定义为“物理空间的移动”和“在特定网红地点的打卡”,它给你自由的幻觉,但路径却被商家精心设计好了,买他们的机票,住他们的酒店,走他们的路线。 真正的“自由”不是“旅行”这个动作本身,一次本地的深度探索其价值可能远超一次跟风的网红打卡,或者说哪也不去,能静下心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都会带给你“自由”。我想到一句话“如果你的大脑是座监狱,不论你走到哪儿,你都是囚徒”,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那个刑满释放的人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后暴毙,而安迪却开启了新生活。 一次经历的价值不在于它花了多少钱,而在于它对于你个人成长的真正贡献。消费主义不再说“买这个”,“买那个”,而是说“成为这种人”,“拥抱这种价值观”,而“成为”和“拥抱”的途径恰好就是“买这个”#自由 #消费主义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早上看到作家庆山发文,她说:「不要幻想有人会全力地一直不变地喜欢你。更谈不上所谓的爱。如果自己的母亲都未曾为你做到完美的事,其余的人更无可能。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孤独。即便如此,人仍应学习怎么去爱。这是存在于世的根本。即接受孤独,同时给予他人友善和理解。看了之后就长长叹了一口气。想起一些事,心里莫名地怨恨,但又不能具体做出什么回应,只能怪自己命运不济,没有遇到更好的人。我也始终不理解,为何自己这么「好」,却得不到「好」的结果,命运太喜欢调戏人了。 前天午后下了一场秋雨,也是期盼的。老家人己穿上秋衣秋裤了,而远在浙江的我还在开着空调才能入眠。所以这场秋雨是喜悦的。望着窗外哗哗哗的雨声,门前溅起的大大水花,真想走出去嬉水一番。奈何五十岁的人了应该有的矜持。 这个秋天,去了很多地方,都是从前未从涉猎的。出去走走固然心情好,但也乏累。人活着,做什么不累呢?躺久了也会累。这世间,没有一件事不累人。人只能自我调节身体机能和情绪需要。譬如那场秋夜里的一场雨,看似下在外面的世界,其实是下在了我的梦里和我的心里。梦里也格外潮湿。包含了我整整的上半生。如果把这些片段记录下来,应该就是一部中篇小说。 早上拉开窗帘,玻璃上有了蒙蒙层层的水,好像昨晚上的露水很重。用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写下“早安”!是啊,虽然夜里的梦境犹存,但我确定我的心是光明的,还不糊涂,还能看清前行的方向。往后余生要努力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好好的工作,多攒点积蓄,满足自己的情绪欲望,不苛责自己,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自己。如果可以,尽量频繁记录。想要自己的人生多听到一些喝彩的声音。我痴于的一切,都不会背叛我。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