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看着湾区升明月的晚会,听到一句戏词,突然想通了一个问题,我一直觉得少年读红楼不喜欢薛宝钗,因为她破坏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中年读红楼,觉得黛玉和宝玉没在一起反倒是完美的结局,如果在一起黛玉会不会也会被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各种事心力憔悴,还不如不在一起保持爱情最初的模样。 但是,我没有想过老年后读红楼的感悟。今天,我听到了陈丽君唱的这句台词,我突然想到了我老年再读红楼的感触,我会觉得连遗憾都那么美,羡慕当时大观园里男孩女孩们都那么年轻,觉得什么都是美好的。” 突然明白,原来,红楼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我们不同生命阶段的欲望,遗憾,与领悟! 少年读红楼,读的是“爱情的纯粹”,想保护木石前盟的爱情,其实是自己少年心性,反抗世俗,捍卫心中那个关于完美爱情不容玷污的梦想。 中年读红楼,读的是现实的重量。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见识了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的复杂,开始懂得“爱情”与“婚姻”是两回事。明白了“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的道理。黛玉的灵性、孤高与脆弱,若真的落入贾府败落后的琐碎与不堪中,将是更大的悲剧。“未完成”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保护,让爱情在最高点凝固成永恒。此时,理解了宝钗的不得已,甚至同情起她的处境,她也是另一种悲剧。读出的,是现实对理想的消磨,以及对“完美”的重新定义。 老年读红楼,读出的是时光的慈悲。当我们的人生的主要篇章已经写完,回望来路,更多的是一种超然的静观。激烈的爱憎已然平复,剩下的是对整个青春、对所有生命的宽厚与悲悯。我们将不再执着于某个角色的对错,某个情节的得失。所看到的是整个大观园里,那群少男少女所代表的、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本身。连其中的眼泪、争吵和遗憾,都因为青春的映衬和时光的镀金,而变得无比珍贵和美丽。我所羡慕的,是那种“什么都可能发生”的生命力! 《红楼梦》写尽了人,也因此,每一个阶段的人都能在其中读到自己!!#红楼梦 #原创 #情感共鸣 #情感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14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