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2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知识分享 #每日分享 #涨知识 #每天跟我涨知识 #读书 国学经典:读《菜根谭》——克物欲,担道义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菜根谭》中的这句话,以一种警醒的语调,提醒我们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真正走向道德与智慧的高地。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只有当我们能够堵塞住被物质欲望侵蚀的途径,才能开辟出通向道义的大门;只有当我们能够卸下被世俗杂务压弯的肩膀,才能肩负起圣贤所倡导的道德与智慧的责任。它深刻地揭示了物欲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关系,告诫我们要摆脱物欲的束缚,才能真正承担起更高的精神使命。 在修身养性方面,这句话提醒我们,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往往被过度的物欲所打扰。当人们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贪图感官的快乐时,内心会被欲望填满,失去对真善美的敏感与追求。克制物欲,不仅是对外在物质的节制,更是对内心贪念的约束。每日静心反思,减少不必要的欲望,我们才能让心灵得到释放,找回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正如古人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当我们放下对物质的执念,才能真正专注于自我修养的提升。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物质诱惑所吸引,陷入无尽的追逐中。从对名牌服饰的追求,到对豪华住宅的渴望,这些物欲让我们背负沉重的压力,却难以真正获得满足。《菜根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摆脱物欲的枷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幸福。当我们学会珍惜已有的,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便能在平淡的日子里感受到别样的幸福。 在学习领域,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学习本是一件追求知识与智慧的事情,但如果被功利心所驱使,将学习视为获取名利的工具,便失去了学习的本质。我们要学会摆脱对分数、文凭等外在成果的过度追求,回归学习本身,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也要肩负起传承文化、追求真理的责任,以圣贤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智慧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在工作中,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而要专注于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许多人为了追求升职加薪而忙碌奔波,却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我们要学会放下对名利的执念,将注意力放在工作的本身,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当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责任与使命,而非单纯的谋生手段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与光同尘”出自《道德经》,原句为“和光同尘”,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含义:和光是指收敛自身的光芒,不刻意彰显;同尘是指与尘世混同,不脱离现实。字面意思是将自身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突出个人特质。处世哲学:低调谦逊,不锋芒毕露,避免因过于张扬引发他人的反感或嫉妒,从而减少人际冲突。 融入环境,与周围的人事和谐共处,尊重差异,不强行改变他人和环境。顺应时事,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适应时代变化而非固执己见。精神境界:超越自我,不被个人的欲望、偏见和固执束缚,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包容万物,接纳世界的复杂性,包括光明、黑暗、丑陋、美好,不排斥任何一面。回归本真,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自在,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累。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韬光养晦”相比,“韬光养晦”强调主动隐藏实力,避免被注意,以便未来发力;而“与光同尘”则是不刻意显耀,也不完全隐藏,自然处世,是“低调但不刻意躲藏”。其他解释:也有通俗意义上理解为收敛锋芒、隐藏光芒、与世无争、随波逐流。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光同尘”并非同流合污,而是一种入世之法,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是一种处世态度,褒义词。#情感手写文字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