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2025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以下是具体介绍 : - 气候特点:立秋后,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过渡。但立秋并不等于气象学意义上的入秋,暑气一时难消,有“秋老虎”余威。不过总体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且“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雨降临,气温会逐渐下降。 - 物候现象: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即“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立秋后,偏北风增多,风开始带有凉意;接着,昼夜温差拉大,清晨会有露珠凝结;之后,寒蝉会因感受到秋意而鸣叫。 - 农事活动: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是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等关键时期,对水分需求迫切,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之说。此时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华北地区的大白菜也要抓紧播种。 - 节气习俗:立秋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贴秋膘”即在立秋时吃炖肉、烤肉等,以补偿夏天的损失。“咬秋”则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咬住秋天,有些地方认为这样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泻等。此外,还有晒秋、秋忙会等习俗。#立秋 #林金勇老师的粉笔画 #原创作品 #养生就是养健康 @抖音小助手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44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10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至9日,2025年立秋是8月7日。此时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35° 。以下是具体介绍 : - 气候特点: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但暑气一时难消,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过渡,降水天数和降雨量相对减少。不过,东南沿海地区受冷暖气流交汇和台风影响,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而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 - 物候现象: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立秋后,西北风开始到来,人们会感觉到凉爽;大雨之后,清凉的风中会有白色的露珠凝聚;寒蝉也会对秋天的凉意有所感觉,开始鸣叫。 - 农事活动:立秋后,农民要追肥耘田,加强田间管理。棉花要保伏桃、抓秋桃,还要注意提高果树的光照时长和强度等。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 节气习俗:立秋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古时立秋也叫七月节,周代天子会率众人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此外,还有晒秋、秋忙会、秋收互助等习俗。 - 养生要点:饮食上可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等,也可适当吃些瘦肉等补充营养,但不宜过于油腻。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还应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海杰11月前
秋天 秋天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在北半球通常为9月至11月,南半球则为3月至5月 。以下是关于秋天的多方面介绍: 气候特点 - 气温下降:立秋后,气温逐渐降低,早晚温差增大,中午较热,早晚清凉,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 降水减少:与夏季相比,秋季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天气干燥。 自然景观 - 树叶变色飘落:气温降低、光照时间缩短,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花青素等显现,使树叶变黄、变红、变褐,随后飘落。 - 农作物成熟:秋季是收获季节,稻谷、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成熟,果园里果实累累,呈现丰收景象 。 - 候鸟迁徙:天气转凉,食物减少,候鸟如大雁、燕子等会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越冬 。 文化意义 - 文学创作:许多文人墨客以秋天为主题创作诗词、散文、小说等,如唐代刘禹锡的《秋词》、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赋予秋天丰富情感内涵 。 - 传统节日:秋季有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秋节象征团圆,人们赏月、吃月饼;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等习俗,传承尊老敬老文化 。 健康养生 - 饮食调理:宜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可缓解秋燥,还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 运动锻炼: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如登山、慢跑、太极拳等,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受伤。 #与秋天告别和冬日相拥 #银杏黄了 #属于秋天的颜色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