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记录=劳动合同?打工人和老板必看! 微信聊工作没签合同,算不算劳动合同?法院一锤定音!今天这条视频,打工人和老板都一定要看完! 浙江的徐某入职时,只和公司通过微信聊了工作内容、工资社保、合同期限,没签纸质合同。一年后他起诉公司索要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结果法院判决:公司不用赔!为什么?” 关键点有三个: 1⃣ 微信记录算‘书面合同’吗?民法典规定,能‘有形呈现内容’且‘随时调取’就算书面形式!微信聊天完全符合! 2⃣ 内容是否齐全?劳动合同法要求的岗位、工资、社保、合同期限等核心条款,聊天里全都有! 3⃣ 双方是否实际履行?公司按约定发了工资、交了社保,徐某也正常上班,这就是‘用行动认可合同’!” 注意!不是所有微信记录都能当合同! 1、零散对话、模糊约定不行! 2、必须明确岗位、薪资、期限等关键条款,且双方达成一致!” 给老板和打工人的建议: 企业方:哪怕用微信谈工作,也要清晰列出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最好事后补签书面合同! 打工人:入职前务必留存聊天记录,关键条款截图备份!若公司拒签合同,及时维权! ⚠ 别把微信当儿戏——聊得好是证据,聊不好就是雷!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职场合规问题,关注我,为您保驾护航!#劳动合同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打工人注意!下班后回工作消息,真可能算加班。别高兴的太早,因为举证太难。刚才仔细研究了一个判例,李某下班后常通过社交软件处理工作,起诉公司要加班费。法院审理后,认定李某工作超出简单沟通范畴,且具有周期性,最终判决公司支付 3 万元加班费。从法律层面来说,《劳动法》规定,在标准工时之外提供劳动,就算加班。像这种 “隐形加班”,只要工作有实质内容,且明显占用休息时间,就极有可能被认定。不过,咱得认清现实,虽然有这样的判例,但真要拿到加班费,可没那么容易。首先,举证就是个大难题。你得证明自己在非工作时间确实在工作,还要证明工作时长和内容,可聊天记录、工作安排表等证据,收集起来并不轻松。而且,很多公司面对员工索要加班费,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比如称这是员工自愿的,或者主张已包含在绩效里。就算走到仲裁、诉讼那一步,整个流程耗时又耗力,最后拿到的补偿,可能都不够折腾的成本。所以,虽说有法律撑腰,可实际操作中,打工人想靠 “隐形加班” 要到加班费,道阻且长。但不管怎样,权益还是得争取,大家可以把这条转给老板,至少让他们知道,咱对自己的权益门儿清!#沈阳律师 #劳动纠纷 #法律咨询 #加班费 #律师咨询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