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2
00:00 / 1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3
炽热。4月前
叙利亚朋友历经战火12年返乡的故事 2013年,叙利亚战火燃起的第二个年头,曾经繁华的阿勒颇已在无休止的轰炸中面目全非,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被迫流离失所,成为故土的漂泊者。 他叫艾哈迈德,是我早年间通过沙特客户结识的朋友。得知我将赴叙利亚考察战后市场,他执意前来相会。彼时航班早已断绝,他毅然从土耳其搭乘长途巴士入境;而我则驾车自约旦驶入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我们相约在古都大马士革重逢,意图在废墟之上,重拾商业的脉络—灾难之后,总蕴藏着再生的契机。这个民族的坚韧,实在难以言表。 两人驱车三百五十公里,重返战后的阿勒颇。满目断壁残垣,行人神色疲惫,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恐惧。人们的眼神仿佛已洞穿生死,生计固然艰难,但“活着”本身,已是最大的希望。深夜两点,酒店房间内,艾哈迈德眼中泪光闪烁,向我叙述过往,战火初燃的2014年,他年仅二十二岁,作为家中长子,父亲早于战前两年离世,养家的重担骤然落在他年轻的肩上。母亲带着八个孩子—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最小的妹妹当时才五岁。战争的残酷远不止于硝烟,突如其来的国际制裁,令国家货币一夜崩盘,家中微薄的积蓄瞬间蒸发百分之九十八,几成废纸。 他曾亲眼目睹导弹如蝗虫般撕裂故土的天幕。 绝境之下,他怀揣仅存的最后一点钱,冒险偷渡至伊斯坦布尔,找到一份装卸工的苦力活,月薪四百美元。安顿下来的同时,阿勒颇的轰炸仍在继续。他预支了工资,租下一间仅二十平米的斗室,旋即致电母亲,恳求她向外公借些路费,带着弟妹们尽快逃离,前来相聚。母亲带着剩余七个孩子—老二十九岁,最小的儿子年仅十岁—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伊斯坦布尔。一家九口挤在二十平米的狭小空间里,总算有了栖身之所。然而,长途跋涉的辛劳与巨大的精神煎熬击垮了母亲,她病重昏迷,神智不清长达三个月之久。年幼的弟弟曾含泪对艾哈迈德说:“大哥,不然..我们去乞讨吧?”艾哈迈德斩钉截铁地拒绝:“不行!男人要靠双手去挣。”这句话在弟弟心中深深扎根。后来,那小小的身影便出现在街头,帮小摊贩卖咖啡,口中念念不忘:“赚钱,给妈妈治病。”兄弟们也相继找到了工作。所幸,母亲最终挺了过来,病情逐渐好转。在工厂老板的帮助下,艾哈迈德稳住了工作,获得了安全证件。此后的岁月里,他不仅带领全家学会了土耳其语,更在数年后为家人争取到了土耳其护照,真正在这片异乡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他经我那位沙特客户引荐,开始涉足生意。 至2020年。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35
00:00 / 07: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19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