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3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7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5
迷思1周前
闲聊/关于个人经验激化 对于原生家庭课题正在有意义的讨论,必然是需要建立在我们真正的日常生活中的,但是这种所谓“现实”的讨论,又很容易再次倒退回完全认可父母的自我矮化谬误,如果我们想即不过分妥协又不陷入幼稚的纯粹思辨,或者说不陷入这种无力感的困境,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这种生活任务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在这个视频之内解决的总命题。 我们之所以会受到父母决定性的影响,其实质,是因为在某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实问题上,我们只去跟他们讨论解决方案或者只在意他们的意见 虽然我们可能有很健康的社交关系,但是我们绝不会去考虑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经验,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种 “个人经验激化” 我们开始将父母的言语当做了一种现实,认可变成了一种接受现实的成熟的变现,但是父母向你叙述的那些真实的经历或者事件他们就一定是真实的吗?我并不是想在一种怀疑论的立场上进行一次纯粹的反叛,我是想说,个人的经验必然带有强烈的感性影响和情感色彩,那么就会产生诸如个人经历一般化或者极端化的解释。 那么完全怀疑父母的经验就能避免这种个人经验激化了吗?避免不了,因为你个人以纯粹理性和逻辑的角度对于父母给你提供的现实生活该是如何的“成人解释”进行怀疑和否定,本质上就是从反面接受了父母片面的经验,你就会变得幼稚脱离实际。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位根本就不在于你或你的父母或者你所谓的脱离与父母的关系,而是在于打破个人经验激化,你需要的是脱离的这样一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你都只跟父母辩论和获取信息的习惯,你应该跟更多人聊聊,跟不同经历、不同人格、不同家庭条件的人聊聊,虽然这样可能会显得不合时宜,但这是唯一让你变得成熟而不是自以为成熟实际上变成老古板的办法了。 你不应该相信我所言说的现实生活都是什么,更不应该相信父母所言说的现实生活都是什么,而是要了解到大家眼里的现实是什么,虽然你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周遭环境局限性的影响,但这种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已经不切实际已经形而上学了,所以不必考虑。 正如荣格在其作品中的洞察一样,人类的成长是在其将自己的世界观从对父母的移情作用上撤下从而转向宗教时开始的。 #社会学 #心理学 #哲学 #自言自语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