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8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71
22种古代礼俗常识 古代礼俗常识丰富多样,以下列举其中的22种: 揖礼:这是古代常见的相见礼。一般揖礼要求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在正规场合,对朋友常用此礼。 拱手:类似于揖手,但身子和胳膊不用动,只是将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颔首致意:一种简单的致意方式,即通过点头来表示敬意。 正规拜礼:比揖礼更为庄重。行礼时,需先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然后鞠躬九十度,手随着再次齐眉。接着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之后平身或根据礼节再拜。 一般拜礼(雅坐时):在较为随意的场合,如雅坐时,人们会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进行拜手或叩头等动作。 女子行礼:在古代,女子行礼时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行拜礼,则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 太牢与少牢:这是古代祭祀时用的牲口种类。太牢包括牛、羊、猪,用于天子祭祀社稷;少牢只有羊、猪,用于诸侯祭祀。 衅钟、衅鼓:古代的一种祭礼,新制成的钟或鼓需杀牲取血涂在钟或鼓上,以启用。 歃血:古时会盟时,双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 祖道:祭祀路神,为饯行送别而举行的仪式。 斋戒:在祭祀或重要场合前,需忌荤,不吃葱蒜等辛辣臭气的食物。 顿首和稽首:顿首是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级或平辈间;稽首则是头碰地后稍微停留,用于拜天子、拜父母、拜天地等场合。 冠礼:男子20岁时举行的仪式,加冠并取字,表示成年。 笄礼:女子通常在15岁时举行,多在许嫁(订婚之后),结婚之前进行。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一种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土揖、时揖、天揖。同时,揖让也有禅让之意,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习俗。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膜拜:两手放额,长时间下跪叩头,表示极度崇敬或敬畏。 这些礼俗常识只是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古代礼俗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包括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各个方面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