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法无禁止即可为”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以下是相关解读: 含义 针对私权利而言,只要相关法律法规中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约定或者为一定行为。公民和法人能在法律未禁止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创设权利义务等,以实现自身利益和需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体现了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有广泛自由权利。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也与该原则相关,表明未被法律明文限制的行为原则上皆可实施。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民法、商法等私法领域。在这些领域,法律通常给予个人和企业较大的自主空间,比如协商合同条款、决定财产处分方式、开展经营活动等,鼓励自由创新和自由竞争。 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虽然“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公民和法人行使权利时要承担相应责任。需尊重他人权利和自由,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遵守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一旦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比如不能以“法无禁止”为由,随意实施违背公序良俗、损害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与“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关系 “法无禁止即可为”针对私权利,“法无授权即禁止”针对公权力,二者相辅相成。“法无授权即禁止”要求公权力行使必须有法律明确授权,以此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而侵犯私权利,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公民和法人的自由权利。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7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