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炮1年前
鄂钢农场 “鄂城钢铁厂在我场境地办农场,调出耕地面积1375亩,其中1969年调出985亩,1972年调出480亩...........” ---------摘自《长港农场志》 我对于“城市”最初的记忆源自于气味——一股煤球燃烧时从炉膛里挥散出来的清冷的热气,第一次感受这种气味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跟着湾里年龄较大的孩子从下畈穿过庙湾湖的大堤到鄂钢农场的商场去看小人书。 鄂钢小学高大的围墙外面有几棵参天的梧桐树,树身朝着路的另一边倾斜,浓荫蔽日的枝叶在高空横过路面。穿过这条用细钢渣铺就的林荫大道就是鄂钢农场的职工商场。 商场旁边有一间小小的小餐馆,木制两扇大门外矗立着一个用油桶改造的大煤炉子。炉火正旺,油锅中翻腾的面窝混合煤球的热气在夏日清晨的露气中弥荡。 天井畈的人做饭炒菜都是用的土灶,灶台内燃烧的稻麦草,芝麻杆、棉花禾子散发出植物秸秆温暖宁静的自然清香。这是每个农场人自小便熟悉的味道 鄂钢农场的工人们炒菜做饭用的是煤炭炉子,炉膛里煤球的暗火若隐若现,散发出一股二氧化碳和工业文明混杂在一起高冷的热气。这是我从小就抗拒的味道。 十岁那一年,第一次前往省城武探亲。武船职工宿舍狭窄过道里摆满了煤炭炉子,有的炉子上门炖着藕汤,有的烧着开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属于城市的市井烟火味。我的嗅觉记忆瞬间苏醒,把这种味道和鄂港农场的煤球炉子散发出来的重叠在一起。我把它定义为“城市的味道” 鄂钢农场位于上天井畈拐子夹以南,下天井畈庙湾湖以北。共有四个居民聚集点和一个知青点,传说建场的初衷是为了安置厂里的“半边户”。半边户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词语。指的是夫妻双方一方属于城市户口,有固定工作单位,而另一方属于农村户口,没有单位安置。 在“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下,将无法提供工作岗位的城市人口迁移到农村广阔的田地中来,鄂钢农场便应运而生。 鄂钢农场和上下畈同属一方天地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七十年代中期,他们便有自己的学校,商场,医院,电影院,农机修配厂。同时还配备自来水塔,发电厂,夹米厂,公厕等基础设施。工人们穿着浅蓝色的帆布工作服神气活现地坐着“班车”往返于鄂城和农场之间。 我第一次意识到“城乡差别”便是源于鄂钢农场和上下畈之间的差距。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