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1年前
盘是乡亲对方盘、掌盘、托盘的简说,端盘,是过事端着方盘给席面上菜的过程。         各地过事讲究多,有些地方甚至邻村差的码子都不小,不管如何不同,但在端盘这事上基本一致。老早的方盘木头做成,汉代已经出现,成语“举案齐眉”记载为证,源自《后汉书·梁鸿传》里的事。渭北的方盘,木匠习惯用纹路流畅软硬适中的木料来加工,尺寸多为尺五见方,一曲连围有一寸高的挡风,里圈凹外面凸,既方便端盘时大拇指扣紧,又防顾菜碟滑落。不仅体现乡土特色,更显实用美观。乡亲习惯把方盘漆成红黄颜色,再在盘子底画上兰草、牡丹、鸟雀等好看的图案。        搭棚的、寻绳的、烧火的、担水的、剥蒜的、择葱的、看客的、接亲的……一户过事,全村帮忙。在这能能多的压摞摞,行行稠的用杈卷的场面,管事的根据各人的擅长,人尽其用。上了执事单,各把各的行子就要瞅紧,总管一声准备开席,端盘的都能齐唰唰的立到案台跟前。         端盘出力气,也有技术性,过事屋里人来人往,大人娃娃挤堆堆,更嫑说总有捣蛋的胡跑势翻,端盘的手要稳,眼要亮,腿脚要麻利,能在人群里见缝插针。还得会说客套话,最好长得体面。能志验本事的是端汤,蕞步子快走,不扑衍到方盘里就是标准。有些地方喜事端盘上菜要会“跳”,还得挤眉弄眼,亮个"蝇子搓脚、猴子攒食、两羊顶仗”等等夸张好笑的动作,客人没前呼后仰笑得肚子疼不行,这些超有仪式感的宴席,在南方已有千年历史。             其实,盘不光用来端饭,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婚宴答谢媒人的礼当,必用盘子呈上,以示主家真诚的谢意。白事上,孝子请人写“铭旌”时,必定用盘子端礼谢呈,以表敬意......盘子放东西,不仅是简单的收纳,更多的是表达虔诚之心,感恩之情,敬重之意。         在老早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端饭盘还是维持封建礼仪的必要工具。《白鹿原》里黑娃跟小娥的私情,就是从撤盘引起的。趁着郭举人不在屋,田小娥竟然破例不用端盘送饭,故意叫黑娃挨到她的手指头,引诱黑娃。可见,端盘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烙印。       方盘早先算得上家家必备的“家当”。来了客人,谁家不用盘端饭,就少了正而八经招待客人的重视,缺了对长者的敬重失了规矩。有些地方,喜事用的方盘,用出嫁姑娘打嫁妆剩的边角料做的,端盘时,右肩披红。白事方盘,用老人打寿材剩的边角料做成,两样方盘不能随便交叉着使。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8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4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9
00:00 / 06: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2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43
00:00 / 1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8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