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刻舟求剑,觉得那个楚国人好傻。船在走,水在流,他怎么就相信,只要在船舷上刻一道痕迹,就能找到那把沉入江底的剑呢?那时的笑声格外响亮,仿佛全世界最愚蠢的事,都浓缩在这个古老的故事里。 可生活,才是最擅长讲故事的老师。 直到后来,我才在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是在毕业多年后,仍反复梦见高考考场,醒来手心还攥着虚汗的那一刻; 是在新的时代浪潮里,却仍抱着过去的经验,像紧握一张失效地图般四处碰壁的那一刻。 我忽然明白了。那个楚国人不傻,他只是无法接受“已然失去”的事实。他刻下的,不是一个理性的坐标,而是一个情感的锚点,企图用它来对抗时间的无情洪流。 我们都成了那个在人生急流中刻舟的人。那把“剑”能是一次滚烫的初心、一段走散的感情、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固执地守在当年的“刻痕”旁——那可能是一个地点、一个习惯、一句承诺,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不离开,一切就都还没有真正失去。 直到岁月把我们推向更远的下游,才终于低头承认:船,永远不会回到刻痕之下;剑,也早已深埋于泥沙,成为了江河的一部分。 如今再读刻舟求剑,再也笑不出来了。那不是一则笑话,而是所有执着于“回不去”的人们,共同的身份寓言。我们嘲笑他,是因为我们最终都理解了他。而真正的成长,或许就是终于有勇气,看一眼那道深深的刻痕,然后收起空空的双手,撑篙离开,继续前行。#刻舟求剑 #告别夏日的热烈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或许都是那个刻舟求剑的楚国人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很简单——一个楚国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不慌不忙地在船边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剑。结果可想而知,船已行驶很远,剑却早已沉在原处。  这个故事,乍听可笑,细思心酸。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我们都在时间的河流上航行,而河流,从不停止流动。  诗人刘过在《唐多令》中写道:“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句话击中了多少人的心事?我们总以为只要回到老地方,就能找回当年的感觉;只要再见故人,就能重温昔日的情谊。殊不知,变化才是永恒——我们在变,世界在变,感情在变,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变的。      那个刻舟求剑的楚国人,其实不是愚蠢,而是无法接受失去的现实。那把剑,或许是他的挚爱之物,或许有着特殊的意义,失去它太痛苦,所以他本能地想要抓住什么,哪怕只是一个记号,也能给他一丝虚假的希望。      我们也一样。 一段感情结束了,我们却久久停留在原地,以为只要守着回忆,那个人就还在;青春逝去了,我们却执着地追寻青春的痕迹,以为只要打扮得年轻,时光就会倒流;家乡镇子早已面目全非,我们却总想找到儿时的那条小巷,以为转角就能遇见曾经的自己。      《南柯太守传》里的淳于棼,在槐安国经历了起起伏伏的一生,醒来才发现一切只是一场梦。我们笑他痴,可谁不曾做过类似的梦?谁不曾沉醉在已经消逝的美好中不愿醒来?      苏东坡夜游赤壁时恍然大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智慧?他明白,若从变化的角度看,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若从不变的角度看,一切又都是永恒的一部分。      可惜,我们大多是凡人,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刻舟求剑的楚国人,他的错误不在于想要找回失去的东西,而在于不明白“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道理。船在走,水在流,一切都回不去了。      今日中楷书写元好问《游黄华山》诗与师友们共飨!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翠花儿5天前
小时候学刻舟求剑。觉得那个楚国人好傻。船在走,水在流,他怎么就相信。只要在船舷上刻一道痕迹。就能找到那把沉入江底的剑呢?那时的笑声格外响亮。仿佛全世界最愚蠢的事。都浓缩在这个古老的故事里。可生活。才是最擅长讲故事的老师。直到后来。我才在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也许是在毕业多年后。仍反复梦见考试考场。醒来手心还攥着虚汗的那一刻;也许是在无数个想要返回去改变的瞬间。这一刻忽然明白了。那个楚国人不傻。他只是无法接受‘已然失去”的事实。他刻下的不是一个理性的坐标。而是一个情感的镒点。企图用它来对抗时间的无情洪流。后来我们都成了那个在人生急流中刻舟的人。那把“剑”。可能是一次滚烫的初心、一段走散的感情、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固执地守在当年的“刻痕”旁停滞不前。那可能是一个地点、一个习惯、一句承诺,天真地以只要自己不离开。一切就都还没有真正失去。直到岁月把我们推向更远的下游。才终于低头承认船。永远不会回到刻痕之下剑。也早已深埋于泥沙。成为了江河的一部分。如令再读刻舟求剑,再也笑不出来了。那不是一则笑话。而是所有执着于“回不去”的人们。共同的身份寓言。我们嘲笑他。但我们最终都理解了他。而且成为了他。后知后觉发现好像人总是喜欢在时间的长河里刻舟求剑。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80后的我曾经《刻舟求剑》 小时候读《刻舟求剑》,只觉得那个楚人真是愚不可及。剑明明从江心坠落,又怎能在靠岸后的船边寻得?他这一生注定寻不回那把剑了。 待到年岁渐长,涉世愈深,才恍然惊觉——原来我们都是那个楚人。 在岁月的长河里,谁不曾一次次驾着回忆的小船,重返某个铭心的节点?我们俯身在时光的船舷,固执地刻下印记,以为循着那道痕,就能打捞起沉落的人、错过的情、未竟的梦。我们在岸边反复徘徊,却终是两手空空。 原来失去的,从来就找不回来。不是因为剑不在了,而是因为船已远行——你不再是刻痕时的你,我也不再是当年的我。 慢慢地,那些古老的成语都活成了自己的样子: 「刻舟求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遗憾; 「掩耳盗铃」是闭上双眼的自我放纵; 「削足适履」是疼痛中学会的将就; 「邯郸学步」是人群里迷失的慌张。 忽而觉得,半生所见所闻,不过是在一场又一场风雨中,重新温习这些千年之前的词语。 生活,注定是一场风雨中的穿梭,烦恼里的修行。 人生,终究是一场困顿里的跋涉,迷雾中的觉醒。 而所谓成长,是在风雨穿梭中学会超脱,在困顿跋涉里获得清明。 当你看得开,雨天亦是另一种晴朗; 当你放得下,云雾深处自有天地; 当你看得破,拥有与失去本是一体。 此刻再回首——那江心的剑,就让它静静躺在时光深处吧。而我们,仍要撑舟向前。 #80后 #刻舟求剑 #真实生活分享计划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