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原历史人物 | 四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 🌟 李白:诗仙的豪放与浪漫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著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将进酒》、《静夜思》等。李白一生游历广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 杜甫:诗圣的忧国忧民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内容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的动荡与苦难。代表作有《登高》、《春望》等。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更是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 🌟 白居易:诗魔的平易与讽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主题贴近百姓生活,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白居易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 🌟 王维:诗佛的禅意与画意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此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AI绘画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84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李白的《月下独酌》,将生命的华丽、孤独与享乐主义融于一炉,淬炼出他极致浪漫的文学底色。 诗中最动人的,并非“举杯邀明月”的奇想,而是他直面终极孤独后,那份“行乐须及春”的自我调侃。这不是简单的消沉或放纵,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智慧——在认识到宇宙之苍茫与自身之渺小后,依然选择拥抱当下,为存在的每一刻赋予意义。 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两句,更是超越了饮酒场景,直抵生命哲学的层面。这“醒”与“醉”,构成了人生的一体两面: · “醒”是理性的社会,是我们戴着人格面具,进行人际交往、承担世俗责任的白天。我们在此间“同交欢”,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与温暖。 · “醉”是感性的自我,是卸下所有伪装后,直面本真、窥见生命荒芜与壮丽的深夜。我们在此处“各分散”,回归个体最本质的孤独。 李白的高明,在于他不偏执于任何一端。他并非一味沉溺于醉态的狂放,也非全然困守于醒时的拘谨。他游走于理性与感性、群欢与独处、人世与出尘之间,在半醒半醉的微光里,捕捉并总结了生命最完整、最真实的状态:我们永远在“交往”的温暖与“分散”的冷寂中摆动,而真正的豁达,便是欣然接受这全部的风景。#读书分享 #李白#古诗词的魅力 #人生感悟 #诗词名句赏析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国学经典 《梦游天姥吟留别》核心内容整合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歌代表,有“诗仙”之称。其诗善用夸张、奇幻想象,风格豪放飘逸,兼具豪迈与清丽。 此诗创作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是他漫游吴越时所作,借梦境抒怀,暗藏对权贵的蔑视与对自由的坚守。 二、作品解析(900字内) 全诗以“梦游”为线索,虚实交织。开篇以“瀛洲难求”反衬天姥山“可睹”,自然引出寻梦缘起,勾连现实与虚幻。 中间核心写梦游历程:先绘登山之景,“渌水荡漾清猿啼”显清幽;再夸山之壮阔,“天姥连天向天横”突破实景,极具冲击力;随后转入仙境,“日月照耀金银台”“虎鼓瑟兮鸾回车”,将神话具象化,瑰丽奇幻,实则是李白理想世界的投射。 结尾笔锋突转,“忽魂悸以魄动”写梦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落差中,引出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既道尽被排挤的愤懑,更彰显不愿妥协的人格,让作品从“记梦”升华为精神呐喊,是李白歌行体代表作。 三、作品注解 - 天姥(mǔ) :山名,在今浙江新昌东,诗中为夸张后的“仙境之山”,非实景原貌。 - 瀛洲(yíng zhōu) :传说中东海仙山(另两座为蓬莱、方丈),用“难求”反衬天姥“可游”。 - 渌(lù)水 :清澈的水,“渌水荡漾清猿啼”即描绘山间水清、猿啼的清幽画面。 - 金银台 :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宫殿,诗中借其展现仙境的瑰丽,象征理想境界。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主旨句,意为“怎能低头侍奉权贵,让我不能畅快舒心”,是李白人格精神的核心表达。#原创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 #上热门 #正能量 @简简单单
00:00 / 07: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2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