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一首诗为何能让庐山瀑布名垂千古?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语文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为七言绝句。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⑴“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⑵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⑶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2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诗芸诵3月前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古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作背景: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李白看到这一泻千里的瀑布,被它的气势、被大自然的神奇震撼了,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它再现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美的景象,尽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是李白吟诵祖国名山胜水的千古绝唱。 词句注释: 香炉:庐山的一座山峰。因其形状似香炉,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所以叫“香炉峰”。 生紫烟: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升腾的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生:产生、升腾 遥看:从远处看。 遥:远。 挂前川:瀑布像一条大河高高地悬挂在山前。 挂:悬挂。 川:河流。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非常之高,但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古人常用三、六、九等三的倍数来虚指数目之大。 疑:以为。 银河:晴朗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银白色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色的河,也叫“天河”。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层称九天。 白话译文: 金灿灿的阳光泼洒在香炉峰上,峰顶腾起袅袅的紫烟,宛如给青山披上了一袭梦幻的紫色轻纱。远远望去,那瀑布如同一条银绸带,凌空悬挂在青翠的山峦前。银色水练自陡峭的崖壁上飞驰而下,仿若垂落三千尺,发出轰鸣的声响,气势磅礴。那飞溅的水流,恰似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落在山崖间。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将这雄浑壮丽的景致装点得摄人心魄。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贺知章等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担任翰林供奉,最著名的典故就是令高力士脱靴,醉酒写出《清平调》,后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杜甫评价他的诗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文宗曾御封唐代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李白所作的词赋,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他的山水诗,或气势磅礴,或纯朴自然,让人回味无穷。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