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0
00:00 / 27: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89
炭步烧禾楼:千年稻香里的火焰图腾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粗麻布,沉沉压在岭南的阡陌上时,炭步镇的稻田里突然腾起一团金红的火焰。那是用整捆晚稻禾秆堆叠成的「禾楼」正在燃烧,噼啪作响的秸秆裹挟着稻谷爆裂的脆响,在夜空里炸出星星点点的火星,像被揉碎的银河坠入人间。 这是花都炭步镇延续了千年的古老仪式。农人用最原始的火焰,向土地致以最虔诚的礼赞。禾楼通常高约三丈,以竹篾为骨、稻禾为肤,远远望去像一座披着金纱的尖顶城堡。当村中最年长的「禾仙」手持火把绕楼三圈,古老的歌谣便从干裂的唇齿间流淌出来:「烧禾楼,烧禾楼,烧去虫害与忧愁,烧得明年谷满仓,烧得儿孙福满堂……」歌声未歇,火把已点燃禾楼底部的引火物,火苗便顺着秸秆的脉络疯长,转瞬就将整座禾楼吞入怀中。 火光里,能看见农人们黝黑的脸庞被映照得通红,皱纹里盛着岁月的沟壑,也盛着对丰收的热望。孩子们光着脚丫在田埂上追逐跳跃,伸手去够那些飘落的火星,仿佛要抓住一个个跳动的丰年。稻穗燃烧的焦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空气中弥漫成一种独特的芬芳——那是土地的呼吸,是农耕文明最质朴的嗅觉记忆。 相传烧禾楼的习俗始于唐末,当时炭步一带常有蝗虫为灾,村民们以火烧禾秆驱赶虫害,意外发现焚烧后的稻秆能化作天然肥料,来年收成竟翻了倍。从此,「烧禾楼」便从驱灾仪式演变为祈丰盛典,一代代炭步人用火焰在土地上书写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如今,稻田渐渐被城市的高楼蚕食,但每当秋收过后,那座燃烧的禾楼依然会准时在炭步的田野上拔地而起,像一座守望传统的灯塔,提醒着人们: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脚下的土地与手中的稻香。 火焰渐渐弱下去时,禾楼已化作一座焦黑的骨架,在夜风中静默伫立。农人们会小心地收集起那些尚未燃尽的禾灰,撒进自家的稻田。他们相信,这些带着火焰温度的灰烬里,藏着来年沉甸甸的谷穗,藏着炭步人血脉里永不熄灭的烟火气。 当最后一缕青烟消散在星空中,田埂上的人们带着一身烟火气散去,只留下满地余温和被火光烫红的夜空。而那座消失的禾楼,早已化作一个滚烫的符号,刻进了炭步的基因里——它是火焰的图腾,是稻香的魂,是岭南大地上永不落幕的农耕史诗。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