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屈姐2月前
已失控的小学教育 我们真正该整顿的不是幼儿园,而是已经失控的小学教育。最近,国家整顿幼儿园小学化的新闻刷爆全网,但是比起被热议的"幼儿园小学化"整顿,真正让无数家庭焦虑的,是早已偏离轨道的小学教育。 为什么这样说呢?翻开一年级语文课本,当年需要三个月掌握的汉语拼音,如今被压缩到三周内学完。汉字书写的笔顺教学几乎缺席,横平竖直、撇捺钩全靠孩子自己摸索。数学题更是成了"识字关"-﹣没有五六百字的储备,连题目都读不懂,更别说解题了。 三年级英语更是重灾区。课本直接跳过26个字母和音标,上来就让孩子背句子、记课文。那些没接触过英语启蒙的孩子,上课如同听天书。编写教材的专家或许忘了:全国70%的孩子没上过双语幼儿园,幼儿园本就禁止教授拼音字母。 可整个教学体系仿佛默认:所有孩子入学前就该精通拼音、认识字母、掌握基础汉字。义务教育本是为了促进公平,如今却把起跑线拉到多数人够不着的高度。无数的孩子,就这样被输在了起跑线上,本该在课堂完成的内容,变成了家长掏钱报班、熬夜恶补的"附加任务"。 家长们快被拖成"全能教师":家长群里的打卡、接龙、拍照、签字没完没了;孩子作业没做好,老师第一时间找家长;家庭本该培养习惯与品格,却成了学科教育的"第二课堂"。 我们小时候,作业自己记、错误自己改,老师的责任清清楚楚。现在,教学的主战场悄悄移到了家庭,孩子的自主性被一点点剥夺。 当北上广深的家长讨论"全英文教学"时,全国80%的孩子还认不全26个字母,80%的老师对着一脸茫然的学生发愁。这不是"内卷",是对教育公平的背离。义务教育本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教育,可如今呢?? 是时候重新审视"起跑线"了:教材该回归合理难度,教学该把基础打扎实,让课堂真正承担起教学责任。别让教育的焦虑,压垮孩子,拖垮家庭。 教育的本质是托举,不是筛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合适的节奏里成长,才是最该守护的初心。#中小学教育#家长必读#家庭教育#教育 #同城 #成武屈老师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2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
校园霸凌的全球治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全球教育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校园霸凌。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学生遭受校园霸凌,这不仅影响学业,更可能造成终身心理创伤。那么,不同国家是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先来看亚洲国家。日本于2013年颁布《校园霸凌预防对策推进法》,要求学校设立第三方调查委员会;2022年更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4岁。韩国则采取教育与惩戒并重策略,学校可对施暴学生采取书面道歉、停课、心理治疗直至退学等措施;部分大学已将校园欺凌记录纳入招生考核。 转向欧美,英国建立了政府、学校与社会协同治理体系,法律要求每所学校制定反霸凌方案,教师有权进行口头谴责直至永久开除。法国2022年通过的校园欺凌法案将霸凌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美国各州措施多样,佐治亚洲规定3次欺凌行为即可开除;部分州还追究父母连带责任。 新兴国家也在积极应对。巴西2022年修订法律,将校园及网络霸凌明确为犯罪行为,通过网络恐吓最高可判4年监禁。澳大利亚赋予学校较大处置权,可对欺凌者采取课后留堂、警告、停课直至开除等分级处罚。 综合分析可见三大趋势:首先是完善专门立法,如法国将霸凌入刑;其次是建立多元共治体系,英国的社会机构参与就是典型;最后是惩戒与教育修复结合,爱尔兰开设系统反欺凌课程,包含常规课程、专项课程及社会服务,体现了预防优于惩治的理念。 这些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校园霸凌防治需要法律威慑、学校教育、家庭配合和社会支持共同发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治理经验表明,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柔性教育,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未来防治工作应更加注重早期干预、专业心理咨询和加害者教育转化。毕竟,校园霸凌治理正从单一惩罚向综合防治转变,这需要全球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没有恐惧的学习环境! #霸凌 #校园暴力 #校园霸凌 #青少年心理#学生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6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5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