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针对特殊儿童的入学政策,旨在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以下是政策的核心内容: 1. 入学原则: 特殊儿童入学遵循“零拒绝”“全覆盖”原则,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考虑将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确保他们就近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益。 2. 入学安置: 教育部门会根据残疾儿童的受教育能力进行鉴定,确保他们得到合适的安置。 具备入学能力的儿童可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不具备入学能力的儿童,学校会提供个性化的送教服务。 3. 学籍管理: 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学校每学期至少核查一次学籍,确保特殊儿童的学籍信息准确无误。 通过学籍系统标记异常信息,对孤独症儿童等重点群体进行动态跟踪,防止辍学风险。 4. 灵活政策: 特殊儿童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缓读、休学或降级就读,缓学期限为一学年,期满后可重新申请。 专家评估后可灵活调整学习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5. 支持措施: 对于无法到校的重度孤独症儿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指定学校注册学籍,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家长可凭残疾证申请资源教室和特教津贴,为孩子争取更多支持。 6. 转学便利: 家庭因异地干预或教育资源调整需迁移时,可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一网通办完成转学,减少繁琐手续。 这些政策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更包容和适配的教育环境,确保他们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建议家长积极与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沟通,了解具体政策和申请流程。#自闭症 #发育迟缓 #孤独症 #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长春师范大学成人高考为什么要考试 #长春师范大学成人高考为什么要考试 1. 保障教育公平 统一标准:成人高考为所有报考者提供统一的考试平台,通过标准化试题和评分标准,确保每位考生在相同规则下竞争,避免因主观因素(如关系、背景)导致的不公平。 机会均等:无论考生年龄、职业或地域,考试是获取入学资格的唯一途径,体现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 筛选适配人才 知识水平评估:考试内容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以及专业相关科目,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完成大学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专业匹配度:通过专业科目考试,筛选出对报考专业有基本了解或潜力的考生,确保其能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果。 3. 维护教育质量 入学门槛:考试作为入学筛选机制,可避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保障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护整体教育水平。 激励学习:备考过程促使考生系统复习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为后续大学学习奠定基础。 4. 规范招生流程 合法合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实施办法》,成人高考是法定招生方式,考试环节是程序合法性的关键。 透明公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主要依据,减少人为干预,增强招生透明度,提升社会信任度。 5. 促进个人发展 能力证明:考试成绩是考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客观证明,有助于其在求职、晋升中展示竞争力。 目标导向:备考过程培养考生的自律性、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这些素质对个人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6. 适应社会需求 人才选拔: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增加,成人高考为在职人员提供提升学历的途径,考试确保选拔出真正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 终身学习:考试鼓励社会成员持续学习,适应知识更新和职业发展需求,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7. 学校管理需要 资源分配:通过考试筛选学生,学校可更合理地分配师资、教室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教学计划:根据考生基础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与学员水平匹配,提高教学效率。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8: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3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0
00:00 / 07: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方圆15 比“中考取消”更迫切的呼唤 今天,《中国教育在线》以《取消中考?上海市教委、成都市教育局辟谣!》为题刊发文章,指出,两地教育部门已明确辟谣,改革的核心是“贯通培养”,而非取消中考。 强调是贯通培养,而不是取消中考,就是担心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中考,误解改革的核心。 贯通培养肯定是更有利孩子的成长,释放全民的焦虑和家长的压抑,至于中考,肯定也不是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衡量标准。 我们把目光从“中考会不会取消”这个话题移开,看看当前教育一个更重要的现状,一个令许多家长非常压抑,非常紧迫、非常需要改善的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唯分数至上的重压下,缺乏抗挫折能力、缺乏基本的礼貌感恩,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句话,因为大家都在过于关注在乎分数了。 由于盯着分数这根指挥捧,一些父母欠缺育人意识,生活中,往往是替代做了孩子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综合品行的培养,舍不得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孩子缺乏社交空间,连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貌都缺失。 我想,连孩子可能也会这样想,爸妈只在乎我的分数、我的成绩,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不是爱,这是害。 我想,这次改革试点,正是在尝试构建一条更连贯的跑道,希望能减少为应付分段考试造成的重复内耗,把更多时间和精力归还给“育人”本身——比如品格的塑造、韧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消息当作一个提醒: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培养一个内心强大、懂得尊重感恩、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永远比培养一个只会考高分的“玻璃人”更为重要。 有意识多给孩子一份承受挫折的空间,有意识多一次创造的机会,有意识多一句关于感恩的言传身教。 这才是无论中考与否,孩子都能成为拥有健全人格,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份子。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4
这是一个关于兰州中考统配录取规则的讲解视频,核心内容如下: 一、统配政策背景 为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要求每个省级示范性高中将普通班招生计划的75% 用于统配,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指标到校”,一般占初中学校生源的25%左右。由于各初中人数不同,分配到的统配指标数量也各不相同。 二、统配录取规则 1. 分数划定基础:省级示范性高中先在其统招线下降50分,作为统配录取的初始分数范围。 2. 录取方式:按照考生所在初中学校内报考该校的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直到完成该初中的统配招生计划。 3. 最终分数线:录取到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初中对应高中的统配录取分数线,因此各校统配线“一笑一线”(各不相同)。 三、统配降分的不同情况 • 优质初中:生源质量好,统配竞争激烈,实际降分可能远低于50分,甚至仅降几分就完成计划,导致其统配线可能高于补录线。若高分考生未被统配录取,只能等待补录。 • 生源较差的初中:若降分50分后仍未完成统配计划,可继续降分,直至省控线。若到省控线仍未招满,剩余计划将被收回,转为统招补录(这也是省级示范高中有补录分数线的原因)。 四、总结 多数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统配录取分数线不低于省控线;而统招线本身较低的省级示范高中,其统配线可能低于省控线。#兰州中考 #统配名额 #指标到校 #兰州家长必看 #父母必看系列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