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44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肺“曲霉菌”病 50岁的张阿姨(化名)被咳嗽、痰中带血折磨了5年,消炎药、抗真菌药吃了不少,甚至试过介入治疗,可病情总不见好。直到最近咳血加重,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她的左肺上叶里藏着一个特殊的“不速之客”——曲霉菌球,而这一切的根源,竟与她年轻时得过的肺结核有关。 肺里的“霉球”从哪来? 很多人不知道,肺结核治愈后可能留下“隐患”。肺结核会在肺里形成一些瘢痕、空洞,这些地方血液供应差、空气流通不畅,就像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恰好给一种叫“曲霉菌”的真菌提供了生存环境。 霉菌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平时我们吸入少量并不会生病,但如果肺里有肺结核留下的空洞,真菌就可能在里面“安营扎寨”,慢慢形成一个坚硬的“霉球”(曲霉菌球)。这个“球”会反复刺激肺部,导致长期咳嗽、咳痰,甚至损伤周围血管引发咳血,就像张阿姨经历的那样。 为啥保守治疗搞不定? 张阿姨这5年试过抗真菌药物,咳血时还做过介入治疗,但效果都不好。这是因为曲霉菌球一旦在肺里“扎根”,药物很难渗透到病灶内部,就像隔着一层“防护罩”,药效打了折扣。而介入治疗只能暂时止血,没法彻底清除病灶,时间一长容易复发。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 - 反复咳血,药物或介入治疗控制不住 - 病灶范围扩大,影响肺功能 - 有发生严重感染或病灶破裂的风险 手术中遇到的“棘手情况” 张阿姨的手术并不简单。医生原本计划用胸腔镜微创手术,但打开胸腔后发现,她的胸膜腔广泛粘连,尤其是肺和胸顶部粘得像“胶水粘过”一样,左肺上叶已经严重毁损、萎缩。更惊险的是,在分离粘连时,曲霉菌球突然破裂,涌出大量干酪样物质——这就像“藏在肺里的污染源”,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胸腔感染。好在医生及时反复冲洗胸腔,仔细分离血管和支气管,最终完整切除了病变的左肺上叶,并用特殊缝线加固支气管残端,确保没有漏气。整个过程既要彻底清除病灶,又要保护好健康的肺组织,考验着医生的技术和经验。 肺结核患者要做好“后遗症”筛查 张阿姨的经历给我们提了个醒:肺结核治愈后不是“一劳永逸”,要定期做肺部检查(比如CT)。尤其是出现长期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时,别当成普通“老慢支”,要警惕曲霉菌球等后遗日常生活中,肺结核患者要注意: - 戒烟限酒,避免肺部再次受刺激 -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真菌滋生 -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1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