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牙璋7月前
石磬藏珍韵悠悠 我们的祖先历经漫长的石器时代,在打制石器过程中,发现某些能发出悦耳之声的“鸣球”,便用其为舞蹈击节助兴。这一现象在《尚书·益稷》中有所记载,即“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此处的“石”,指的就是“石磬”,表明石磬在当时已作为原始乐舞的击节乐器。虽然这种乐舞是否为原始祭祀活动尚无定论,但磬作为早期礼器出现在祭祀活动中,是有史料记载的。 石磬的形制丰富多样,主要分为直背(横条形、竖条形)、折背(凸五边形、梯形)、弧背(鲸头形、鲷头形)和倨背(钝角、凸四、凸五、凸六)四大类型。新石器时代的特磬又分为直顶、弧顶、折顶、倨顶四类。 商代石磬的分类与新石器时代相同,但在形制上均有发展变化。西周时期,石磬的型式主要有弧顶和倨顶两种,其形制已基本定型并趋于规范化,典型的是股鼓分明、底部呈凹弧形的倨顶型磬。汉代石磬的形制基本沿袭东周,但使用范围不如东周广泛。 磬的名称最早出现于《世本·作篇》。传说为尧、舜时期的无句所造,也有说法称“磬,叔所造”。可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尧或舜担任部落联盟酋长时,磬已在使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尧命夔击磬“以象天神”“以致舞百兽”,生动描绘出一幅古老原始社会的乐舞生活画卷! 20世纪70年代,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一穿孔,敲击时声音悦耳。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遗存。 磬乐在祭祀、大乡食等大型典仪中不可或缺,并且具有非常突出的等级象征意义。在三代时期,既没有专职的乐官,也没有专门的磬师。龙山文化时期的石磬皆以单件形式出现(学术界将这种未成组成编的磬称为特磬)。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成编的磬乐(编曲磬)大约到商代晚期才开始出现。例如陶寺的四座大墓,虽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但石磬仅有一件。青海东都柳湾、五台阳白等地出土的石磬亦是如此。此外,龙山文化时期的石磬,除几件采集品和石磬坯外,均出土于随葬品丰富的大墓。如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石磬的墓葬为木棺大墓,除石磬外,还有彩陶壶、罐、饕面罐、盆、鬲、尊、瓮、绿松石饰、凿刀、骨针、弗珠等几十件物品随葬。整个柳湾遗址发掘墓葬近千座,而出土石磬的仅此一例,足见磬乐的特殊地位。这些石磬还施以彩漆,出土时色彩依然清晰可见,足见当时制作工艺的华美。 石磬在我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曾构筑起先秦时期金石之乐的辉煌,成为历代统治阶级显赫身份地位的象征。#古玉 #古玩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4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38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2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5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