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老师的《美的沉思》系列总长七小时四十分。如此治愈恬淡又饱含深情的声音世间再难寻。《美的沉思》,像一封深情的信,轻轻叩问着我们早已麻木的心灵。在这个快节奏、充满功利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的大脑中充斥着“一二三上链接,点点赞上灯牌……”!麻木机械的刷着几秒钟的垃圾洗脑短视频,你是否还愿意停下脚步,去感受一朵花的盛开,一缕风的轻拂,一幅画的温度? 美,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藏在我们生命的缝隙里。它或许是黎明时分窗前洒落的一束光,是雨滴打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响,是老人佝偻着背,牵着孩子小手的画面。可是,我们太忙了,忙着追赶生活,忙着应对现实,以至于忽略了美的存在,甚至忘记了自己本就应该拥有感受美的能力。 美,不只是关于眼睛,更是关于心灵。它不仅是画布上的色彩、诗句里的韵脚、雕塑中的曲线,更是一个人灵魂的温度。一个人能否看见美,取决于他的心是否仍有柔软之处,是否仍然愿意去共鸣,去感动,去思考。美不会刻意取悦任何人,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愿意去发现的人。 美,是一种救赎,是内心世界的丰盈与自由。当生活变得冷漠,当现实令人疲惫,当世界充满了嘈杂和喧嚣,唯有美能让我们找到片刻的安宁。它让我们在奔波的旅途中找到片刻喘息,让疲惫的灵魂得以安放。它提醒我们,人生不仅是柴米油盐,还有诗意和远方;不仅是功名利禄,还有纯粹和热爱。 蒋勋老师告诉我们,真正的美,是一种“看见”的能力。它不需要昂贵的门票,不需要深奥的理论,它只是需要一颗愿意感受的心。或许,当我们学会凝视一片落叶,聆听一首老歌,品味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我们才会明白,美的沉思,不是对美的膜拜,而是对生命深深的珍惜。 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缝隙里,看见美、感受美,最终成为一个温柔而丰盈的人。🙏🙏🙏#教育本应该纯粹且热烈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强势文化 #思想的力量 #慢下来看世界
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2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4
00:00 / 08: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6
主页橱窗有蒋勋著的新书,出版社直发。 蒋勋老师读诵的《琵琶行》,那声音仿佛带着我穿越千年,与白居易一同置身于浔阳江头,感受那场跨越时空的相遇与共鸣。 当蒋勋老师那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瞬间,一幅萧瑟的秋夜送别图就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江边的枫叶红得似火,荻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主人下马,客人登船,本欲举杯共饮,却因没有音乐助兴而兴致全无,只能带着满心的惆怅准备分别。那种“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凄凉与无奈,被蒋勋老师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而当那“忽闻水上琵琶声”,仿佛一道光照进了这凄凉的氛围。主人忘归,客不发,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琵琶声吸引。蒋勋老师用他那细腻的语调,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与神秘展现得恰到好处,让我忍不住好奇,这位弹琵琶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随着琵琶声的响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蒋勋老师的声音仿佛与琵琶声融为一体,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复杂的情感完美呈现。那急促的弦音如急雨般倾盆而下,那轻柔的弦音又如私语般细腻温柔,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清脆悦耳,动人心弦。 再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蒋勋老师恰到好处的停顿,让那种无声的哀愁和怨恨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比有声的倾诉更加深沉,更加触动人心。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激昂的弦音仿佛银瓶炸裂,水浆迸溅,又似铁骑奔腾,刀枪相击,将琵琶女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最后,“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声戛然而止,一切都归于平静,只有那江心的秋月依旧洁白如雪。蒋勋老师用他那沉稳的声音,将这份宁静与空灵诠释得恰到好处,让我沉浸在这场音乐盛宴中久久无法自拔。 #蒋勋 #疗愈 #心灵修行 #蒋勋细说红楼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9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8: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