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言2天前
荷兰硬抢中国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你可能没听过它,但你坐的汽车、用的手机里,大概率有它的“身影”。而这场风波的核心,是中国公司和荷兰政府的控制权之争。今天用3分钟给你讲明白前因后果。 首先得搞懂,安世到底是块什么“香饽饽”?这家公司前身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后来成了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隐形冠军”。小到手机充电,大到汽车车载系统,都离不开它的芯片。2024年它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了近两成份额,宝马、华为这些巨头都是它的客户。更关键的是,它全球八成产能都在中国,中国市场又占了它一半的销量,典型的“产能和市场都扎根中国”。 故事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中国的闻泰科技,本来是做手机代工的,想往高科技领域转型,盯上了安世。这是一场“蛇吞象”式的收购:闻泰当时市值不足200亿,却花了340亿,分三年三轮才把安世100%拿下。没想到收购后效果特别好,安世成了闻泰的“利润奶牛”,2025年上半年光安世就赚了12.6亿,要是没它,闻泰都得亏损。而且在闻泰支持下,安世研发投入涨了150%,还拿了不少专利,商业上妥妥的“双赢”。 那好好的生意,怎么就闹到“抢公司”的地步?答案是地缘政治搅局。美国一直把半导体当成和中国竞争的关键领域,2024年底先把闻泰列入了“实体清单”,后来又出了个“穿透规则”,说被制裁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也得受限制,这就把安世拖下了水。更直接的是,有文件显示,美国明确要求荷兰换掉安世的中国CEO,不然就不豁免。 面对美国的压力,荷兰政府动了手。9月底,荷兰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还强行罢免了中方CEO,要把控制权抢过去。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无视商业契约——毕竟安世早就是闻泰的全资公司了。 中国这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10月4日商务部出台出口管制,安世中国工厂直接暂停发货,这一停就是19天。这下全球产业链立马慌了:欧洲车企库存很快见底,宝马、奔驰都快断供了,美国、日本车企也拉响警报,说再不停供就要停产。因为安世的芯片是“必需品”,缺一颗都可能让汽车下不了线。 僵局很快被打破,结果很意外。19天后,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但加了两个条件:只对国内客户发货,而且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招特别狠:只供国内,等于优先保障我们自己的汽车、电子产业;用人民币结算,既避开了汇率风险,还在芯片贸易里强化了人民币的地位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深度解析-欧洲车企绕开荷兰制裁跑中国安世进货的原因 安世到底干了什么,让那些欧洲车企直接绕开荷兰制裁跑中国安世来进货,有哪些技术壁垒?有哪些特殊原因? 一、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 IDM 企业,其在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欧洲车企依赖中国安世的产品。 二、欧洲车企依赖中国安世的特殊原因 1、中国区产能占比高: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后,安世 70% 的产线都建设在中国,荷兰的安世总部则主要负责设计研发。荷兰政府冻结安世资产后,中国作出反制措施,暂停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 70% 的生产线许可,同时限制出口,这直接影响了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使得他们不得不依赖中国安世的产能。 2、供应链难以短期替代: 车规级半导体有着更高的生产工艺和更严格的检测封装流程,短期内难以快速投产。安世半导体这种拥有芯片设计 - 晶圆制造 - 封装测试全链条产能的企业,更是短时间难以被替代。此外,中国加强了稀土管制,而半导体中 85% 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这使得安世无法在荷兰本土用有限的产能继续维持生产,也让欧洲车企更加依赖中国安世的产品。 3、中国区业务自主管理: 安世半导体中国区明确表示工资照发、生产没停,且所有经济利益和福利由中国自主管理,拒绝按照荷兰那边的指示操作,这保证了中国区业务的正常运行,也让欧洲车企看到了从中国安世进货的可能性。 #安世半导体 #闻泰科技 #车规级半导体 #晶圆制造 #封装测试
00:00 / 0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3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7: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2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5
安世半导体被“冻结”背后,跨国并购后治理不可或缺 2025-10-14 来源:TechWeb.com.cn 作者:卞海川 近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Nexperia)资产,并由法院裁定暂时剥夺其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对公司的控制权。这一决定,不仅令闻泰科技股价一度承压,也引发全球对跨国科技并购监管与信任的再思考。 从飞利浦到闻泰,安世半导体曾是成功并购范本 提及此次事件核心的安世半导体,其历史可追溯至荷兰飞利浦公司,彼时它是其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的延续。2017年,安世独立运营,凭借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及功率器件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成为全球领先的IDM厂商。公司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拥有德国汉堡与英国曼彻斯特两座晶圆厂,以及分布在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封测基地。其产品超过1.5万种,客户遍及全球2.5万余家。 2019至2020年间,浙江嘉兴的闻泰科技通过分阶段并购,以约340亿元人民币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100%收购,成为中国企业成功收购欧洲高科技资产的标志性案例。此举不仅助力闻泰科技从手机代工企业转型为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综合半导体集团,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探索提供了样本。 在并购完成后的几年里,安世迎来高速增长期。其营收从2020年的不足20亿欧元攀升至2022年的23.6亿欧元,毛利率从25%提升至42.4%,研发投入也是翻倍增长;2024年公司收入约147亿元人民币,占闻泰总营收的六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安世在2024年已实现“零负债”运营,成为欧洲少有的盈利稳定的IDM企业。而这一阶段被外界称为“闻泰—安世的蜜月期”,双方在管理、技术、市场上的融合可谓是一帆风顺。 孰不知,安世复杂的跨国所有权结构与敏感的技术领域,早已为其后续危机埋下了伏笔。 荷兰政府出手,安世资产被冻结与控制权旁落 事件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发布“部长令”(Ministerial Order),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下属全球30个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在未来一年内不得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任何调整。 对此,荷兰方面称,此举是出于“防止关键技术被转移至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的国家安全考量,同时指出公司内部“行政管理缺失”,干预属于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 这项命令的影响极其广泛。…… #安世半导体 #跨国并购
00:00 / 0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