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收到了预制菜怎么办? 一、先固定关键证据,奠定维权基础 消费者需第一时间收集并保存以下证据,这是后续维权的核心依据: 消费凭证:保留支付记录(微信/支付宝转账截图、银行卡账单)、发票或小票,证明消费行为及金额; 宣传与承诺材料:留存菜单(标注“现抄现做”“新鲜现制”的页面)、商家广告(海报、朋友圈宣传、直播截图)、线上平台页面(外卖平台标注“现做”的信息),证明商家承诺的菜品制作方式为“新鲜现做”; 问题食品证据:拍摄或录制未食用的预制菜照片/视频(如包装上的“预制菜”标识、菜品外观与宣传不符的场景)、剩余食品(需封存,避免污染); 沟通记录:与商家协商时的录音、微信聊天记录(如商家承认使用预制菜的表述,或拒绝告知的对话); 人身损害证据:若因食用预制菜出现不适,需保留就医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票据(如因食用变质预制菜导致腹泻的医院记录)。 二、与商家直接协商,明确诉求 携带上述证据,主动联系商家(通过电话、到店或线上平台客服),明确提出诉求: 基础诉求:要求全额退还购买预制菜的费用(如支付了198元购买“招牌现炒回锅肉”,要求退还198元); 赔偿诉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若商家存在欺诈(如将预制菜冒充现做菜),可要求增加赔偿价款的三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如支付100元购买预制菜,可要求赔偿500元); 其他诉求:若因食用预制菜造成身体损害(如食物中毒),可要求商家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等相关费用。 三、向监管部门投诉,借助行政力量介入 若协商无果,可向以下部门投诉,要求查处商家违法行为: 12315平台/热线: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12315”APP或拨打12315热线,选择“投诉”栏目,填写商家信息(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问题描述(如“商家未告知使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菜”)及证据,提交后监管部门会介入调解; 12345政府服务热线:拨打12345,转办至市场监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适用于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复杂问题; 属地市场监管所:直接前往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现场提交投诉材料(如证据原件、身份证复印件),要求处理。 四、寻求消费者组织帮助,获得调解支持 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委会)投诉(如拨打12315热线转消委会,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选择“投诉”)#吃到了预制菜怎么办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17: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1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40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1
00:00 / 3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1
00:00 / 0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