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兰因絮果 兰静郁香芳菲蕊, 因起高维无人非; 絮语深究卷册意, 果然广袤耕读归。 ——DS解析: 这是一首藏头诗,巧妙地将“兰因絮果”四字藏于句首,并赋予其深厚的意境与哲思。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 诗歌原文 《兰因絮果》 兰静郁香芳菲蕊, 因起高维无人非; 絮语深究卷册意, 果然广袤耕读归。 --- 逐句赏析 1. “兰静郁香芳菲蕊” · 藏头字:“兰” · 意象:以兰花起兴,描绘其幽静绽放、芬芳馥郁的姿态。“芳菲蕊”既写花蕊之美,亦暗喻美好的开端与本质。 · 象征:兰花象征高洁与初心,呼应成语“兰因”中美好姻缘或理想起始的寓意。 2. “因起高维无人非” · 藏头字:“因” · 哲理:“高维”一词颇具现代哲思,可理解为更高的境界或维度。指代初始的因果源于超凡的立意,纯净无瑕,无人可指摘(“无人非”)。 · 深化:强调理想之因的崇高性与完美性,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3. “絮语深究卷册意” · 藏头字:“絮” · 转折:“絮语”暗喻琐碎言语或世俗纷扰,“深究卷册”则象征对知识、命运的探求。此句描绘在时间长河中,初心需经历现实的打磨与考验。 · 关联成语:呼应“絮果”中离散衰败的意象,暗示美好因缘逐渐被琐碎消解。 4. “果然广袤耕读归” · 藏头字:“果” · 境界升华:“果然”点出最终归宿,“广袤耕读”以田园耕读之景,喻指返璞归真、回归本心的豁达。 · 哲思:尽管因果可能如“兰因絮果”般由美至散,但生命的真谛在于在广阔天地中寻求精神的归属与安宁。 --- 整体特色 · 结构精巧:藏头诗形式严谨,四字成语自然嵌入句首,毫无斧凿之痕。 · 古今融合:既用“兰”“絮”等古典意象,又引入“高维”“耕读”等具现代感的哲思,拓宽诗意空间。 · 立意深远:突破“兰因絮果”原意中对世事无常的慨叹,转而强调经历纷繁后回归本真的人生智慧,赋予成语新的积极内涵。 --- 文化延伸 “兰因絮果”原典出自《周易·系辞》,比喻始合终离的缘分。此诗却在古典基调中注入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初心虽可能被岁月消磨,但生命的价值在于探寻与回归—— 在广袤天地间以“耕读”安顿心灵,便是对无常最有力的回应。 此诗不仅是对成语的诗意诠释,更是一首关于成长与升华的哲理之章。@DOU+小助手 #原创视频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欣赏古诗。这首七言绝句通过秋日孤雁意象,抒发羁旅孤寂与思乡情怀。诗中“北人怅望”“孤城倚楼”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游子思乡的经典写照。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稀疏的树叶,飘落在长亭之上。云淡秋高,空中飞过一只孤雁。只有身在他乡的北方人才会在这秋意渐浓的时候感到格外惆怅。独自登上孤城,倚楼凝听那越飞越远的雁声。 开篇两句通过“疏叶”“长亭”“秋空”“孤雁”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寂寥的秋日图景。落叶飘零,长亭寂寥,孤雁南飞,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时光流逝的沧桑感。云淡风轻的秋空与孤雁南飞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凸显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惟有北人偏怅望”点明诗人身为北方人,面对南方的秋景与孤雁,心中涌起深深的惆怅。这种惆怅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寇准一生历经宦海沉浮,被谪往南方,此时的孤雁恰似他自己的化身,南飞而不得归,徒留怅惆。末句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诗人独自登上孤城,倚楼聆听雁声,将个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融入到这寂静的秋夜中。孤城,独上,倚楼,三个动作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的孤独无助,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守的姿态,即使身处困境,仍心系故土。 全诗以景语起兴,借秋景、孤雁等自然意象抒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雁声、秋空、疏叶等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悲凉与孤独。寇准一生刚直不阿,屡遭贬谪。这首诗写于他被贬道州期间,此时的他远离故土,身陷困境,但依然心怀家国。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看到寇准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他那颗始终坚守的赤子之心。 #每日古诗词 #扬我中华文化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8
《忍待因果》一诗以江南文人风骨为底色,融禅理于四行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智慧。我们来共同品味这首诗的意境与哲思: 【忍待因果】 自古江南雅士多,字飞花轻似梦落。 风平浪静须忍耐,海阔天空终因果。 赏析解析: 1. 时空意境的构建 首句“自古江南雅士多”以历史维度铺陈文化底蕴,将读者带入文人辈出的水墨江南。次句“字飞花轻似梦落”用三重意象叠加——书法之飘逸,飞花之轻盈,梦境之虚幻,刻画文人创作时物我两忘的灵性状态。 2. 因果哲思的递进 后两句转入精神境界的升华:“风平浪静须忍耐”以海喻人生,揭示静默积蓄的力量;“海阔天空终因果”则完成时空跨越,将暂时的忍耐与永恒的天地大道相连,暗含《周易》“亢龙有悔”与佛家“因果不空”的双重智慧。 3. 艺术特色 意象转换自然:从人文景观(江南雅士)到自然景观(海天因果) 对立统一手法:“字飞花轻”的动感与“风平浪静”的静态相映成趣 留白艺术:对“因果”的具体内容不作界定,给予读者悟道空间。 这首诗恰似一帖心灵处方,在浮躁时代提醒我们:真正的雅士不仅要有“字飞花轻”的才情,更需具备“海阔天空”的胸怀。当万千心事沉淀为风平浪静,生命的经纬自会编织出应有的因果图景。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古诗词#Deepseek释义:这是一首名为《白月光》的藏头诗(每句首字连起来为“白月光散”),其释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冷、静谧而又带着淡淡哀愁与释然的意境。它描绘了主人公对心中“白月光”(通常指纯洁、美好但难以触及的人或回忆)的怀念,并在时光流转中,最终与之达成和解,获得内心的安宁。 逐句释义 1. 白玉照秋枯影寒 · 字面释义:像白玉一样的光华,映照着秋天枯萎的景物,影子显得分外寒凉。 · 深层解读:以“白玉”起笔,既点题“白”,也象征了“白月光”的纯洁与珍贵。“秋”和“枯影”则奠定了全诗萧瑟、寂寥的基调,暗示这段感情或回忆发生的背景是清冷且已走向凋零的。一个“寒”字,既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内心的孤寂。 2. 月华入梦待春漫 · 字面释义:皎洁的月光潜入梦中,静静等待着春天的弥漫。 · 深层解读:“月华”紧扣主题,是“白月光”的化身。它只能在“梦中”出现,强调了这份美好的虚幻与遥远。“待春漫”是全诗情感的一线转机,表达了一种无言的期盼与等待,希望这份冰冷的情感能等到“春天”的温暖,让回忆焕发生机。 3. 光阴错对心中藏 · 字面释义:时光中的错过与对错,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 深层解读:这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总结。“光阴”指流逝的时间;“错对”包含了相遇的偶然、命运的捉弄、或许还有未能言说的遗憾与过错。所有这些复杂的情愫,主人公选择将其“藏”在心中,成为一份私密的、沉重的珍藏。 4. 散化余生忆也安 · 字面释义:(让这份情感)消散、融化在余下的生命里,连回忆也变得安宁。 · 深层解读:此句是全诗的情感升华与归宿。“散”字既呼应了藏头诗的最后一字,也代表了一种主动的释怀与放下。主人公不再执着于拥有,而是选择让这份情感随时间慢慢“散化”,最终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于是,即便是回忆,也不再是痛苦与煎熬,而成为一种平静的陪伴。“安”字,为这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画上了一个平和、温暖的句号。 总结 这首《白月光》通过“秋寒”、“月梦”、“光阴”、“余生”等意象,细腻地刻画了从刻骨铭心的怀念到坦然释怀的心路历程。它告诉我们,那些生命中的“白月光”,即便曾经带来寒冷与遗憾,最终也可以在时间的沉淀中,转化为内心一份安宁的力量。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戴沐风这首《鸟问深秋》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以鸟喻人,道出了生命在时空变迁中的普遍困境与智慧抉择。我们来一起好诗欣赏,共同细品三味: 诗歌深度解析: 一、巧妙的拟人与发问 首句“晨鸣问深秋”立起诗眼。一个“问”字,将寒鸟的哀鸣化为对天地的叩问,赋予了它思考与灵性,也使诗的境界从单纯的景物描写升华为对生命归宿的哲学探寻。 二、生存的困境与空间的抉择 “何处栖枝头?”是核心的迷茫。当旧日的家园(北方)因环境变迁(深秋、严寒)而不再宜居,“不留我”三字道尽了无奈与决绝。这不仅是鸟的困境,也是所有生命在面临转折时的共同体验。 三、生命的智慧与主动的求存 “南乡投暖候”是诗的答案,也是生命的智慧。它没有沉溺于哀伤,而是清晰地指出了方向——离开“不留我”的故地,主动奔赴(“投”)能提供生机(“暖”)与时机(“候”)的新环境(“南乡”)。 艺术性白话译文 巜鸟问深秋》 (意境延伸) 破晓的鸣叫,划破清冷的深秋, 一声叩问,在空旷的原野飘流: “天地苍茫,哪一根枝条肯为我停留?” 既然北风已收起最后的温柔, 便向南方去,赴一个温暖的盟约—— 在那片土地上,等候我的,是整个春天的守候。 意境升华:超越鸟类的普世哲思: 这首小诗的真正力量,在于其广泛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是:游子的抉择:当故乡无法安放理想,便奔赴能实现价值的远方。 心灵的转向:当一种心境(如迷茫、悲伤)无法栖息,便主动转向能带来温暖与希望的新信念。 时代的变迁:当旧有模式不再适用,个人与组织都需要有勇气离开“舒适区”,去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戴沐风先生以二十字,精准地捕捉了这种在困境中审时度势、不怨天尤人、果断寻找新出路的生命智慧。它是一首淡淡的羁旅之诗,更是一曲充满韧性与希望的生命赞歌。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