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5月前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正对着门纺织。听不见织机穿梭的声响,只听见姑娘轻轻的叹息。问她在想什么,问她有何心事。她说并没有什么忧愁,只是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君主正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名册,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也没有兄长,她决心买来战马鞍鞯,从此替父出征。 到东市买来骏马,西市买来鞍鞯,南市买来辔头,北市买来长鞭。清晨辞别爹娘出征,夜晚露宿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声溅溅。清晨离开黄河继续前行,傍晚已到黑山脚下,听不见爹娘唤女声,只听见燕山胡骑战马啾啾嘶鸣。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般跨越关塞山岭。北风传来打更的梆声,冷月映照着战士的铠甲。将军身经百战捐躯沙场,壮士十年征战终得凯旋。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明堂。记功授爵连升十二级,赏赐金银万千。可汗问她想要什么,木兰不贪恋高官厚禄,只愿骑上千里马,快快返回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归来,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镜梳妆喜气盈盈;小弟听说姐姐归来,磨刀霍霍准备宰杀猪羊。推开东阁的门,坐坐西阁的床,脱下征战时的战袍,换上旧日的衣裳。窗前梳理如云鬓发,对镜贴上花黄装饰。走出门去见军中同伴,同伴们全都惊愕慌张:并肩作战十二载,竟不知木兰原是女郎! 雄兔前脚常扑腾,雌兔双眼常迷离;双兔贴着地面奔跑,谁能分辨哪只是雄雌? 中心思想: 《木兰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忠孝两全、智勇兼备的巾帼英雄形象,传递了多重思想内涵: 孝义与担当:面对“阿爷无大儿”的家庭困境,木兰毅然承担本应由男子肩负的兵役责任,体现传统孝道与家国责任的双重担当。 突破性别桎梏: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戏剧性结局,打破“女不如男”的性别偏见,展现女性同样能建功立业的平等意识。 淡泊名利的品格:木兰拒绝“尚书郎”的高官厚禄,选择“还故乡”的朴素愿望,彰显不慕荣华、坚守本真的精神境界。 战争与人性的反思:诗中既歌颂“万里赴戎机”的英勇,又以“将军百战死”的惨烈暗含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最终以归乡团圆的温情消解沙场征伐的悲壮。 全诗以明快刚健的叙事风格,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交织,既是对传统英雄主义的礼赞,也是对人性光辉的深情讴歌。结尾“双兔傍地走”的比喻,更以举重若轻的智慧,揭示性别平等的永恒命题。 #文字挑战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00:00 / 0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原创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第三章:重逢的开场白(2017 年・春) (四)展馆角落的长椅还带着阳光的温度,像被熨烫过的棉絮般暖烘烘的,让人想在上面打个盹。林晚秋坐下时,听见自己的心跳比当年广播喇叭的电流声还要响,“咚咚” 地撞着胸腔,震得耳膜发麻,像揣了只蹦跳的小兔子。苏志强坐在她旁边,隔着半臂的距离,蓝布衬衫肩头沾着点灰尘,像当年车间里蹭到的棉绒,细碎地粘在布料纹理里,透着股亲切的熟悉,仿佛从未分开过。 “你还记得……” 两人又一次同时开口,尾音撞在一起,像两根缠绕的棉纱,难分彼此。这次苏志强做了个 “你先说” 的手势,掌心向上摊开,虎口的疤痕在光里格外清晰,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像落满了阳光,暖得人心头发痒。 林晚秋的手指在膝盖上画着圈,蓝底白花的衬衫布料被捻出细小的褶皱,像被反复摩挲的旧磁带,刻满了时光的印记。“我记得你总修那台广播喇叭,” 她的声音轻轻的,带着点飘忽的颤,“每次邓丽君的歌响起来,你就往浆纱机这边走,工具包上的铜扣叮当响,像在给我报信似的。” 苏志强笑了,露出颗小虎牙,和三十年前蹲在机床下抬头时一模一样,带着点青涩的调皮。“我记得你总在广播响时挽头发,” 他望着玻璃柜里的缝纫机,眼神温柔得像在抚摸记忆,“脖颈上沾着棉絮,白花花的,像落了星星,好看得让人移不开眼。” 这句话让林晚秋的耳尖热了起来,像被夕阳吻过的云霞,红得透亮。她转过头看向玻璃柜,阳光斜斜地照在缝纫机的踏板上,那处磨得发亮的凹槽里,似乎还留着自己无数次踩踏的脚印,深浅交错,都是时光的印记,每一步都踩在回忆里。 苏志强突然站起身,帆布包带从肩头滑下时带起阵微风,像带着某种信号。他从包里掏出个东西,用泛黄的旧报纸小心地包着,层层叠叠像裹着件稀世珍宝,生怕碰坏了。“给你的。” 他递过来时,手指有些僵硬,关节因为用力泛白,“修了好久才弄好,总觉得该亲手交给你,别人送都不放心。” 报纸被一层一层揭开,油墨的气息混着阳光的味道漫出来,露出个锈迹斑斑的广播喇叭,正是展馆里展出的那种型号。不同的是,这台喇叭的铜网被擦得锃亮,能映出模糊的人影,底座上还贴着张小小的便签,字迹娟秀:“2016 年冬修复”,像给老朋友写的回信。 “你……” 林晚秋的声音哽在喉咙里,像被棉纱堵住,眼眶突然就湿了,眼泪在里面打转,差点掉下来。@嫄嫄♋全能唱将🎤@珞音🎹Piano#情感音乐 #逝去的青春 #潮叔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5
原创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第五章:磁带里的日子(2018-2020)(三)有次苏志强看着她叠布,忍不住笑:“晚秋,你这习惯跟当年一模一样,连叠布的手势都没变。” 林晚秋抬头看他,阳光刚好落在他的眼镜片上,反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你不也一样,” 她回嘴,“修机器时总爱哼跑调的歌,跟当年在车间里一个样,改不了。” 苏志强被说中,耳尖又红了,低头继续摆弄手里的零件,嘴里却哼得更欢了,像个调皮的孩子。 隔壁裁缝铺的缝纫机 “哒哒” 响着,老板娘是个胖嘟嘟的中年女人,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姐。王姐踩踏板的力道时轻时重,像极了当年张姐赶工的样子,风风火火的。张姐总说 “晚秋你这手真巧,叠布都跟别人不一样”,如今这声音和铺子里的歌声缠在一起,像两条拧成一股的棉纱,温柔地漫过时光,在墙角的旧木箱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晃晃悠悠的。 王姐是个热心肠,时常会端着刚做好的点心过来串门。“苏师傅,林阿姨,尝尝我新做的桂花糕。” 她把盘子放在桌上,香气瞬间漫开来,混着铺子里的茶香和机油味,竟意外地和谐,像首好听的歌。林晚秋总会从布料里挑出块好看的碎布头送给她,“给你孙女做个小荷包”,王姐每次都乐呵呵地收下,说 “还是林阿姨的手艺好”,笑得合不拢嘴。 木箱里堆着苏志强攒了三十年的磁带,最底层那盘贴着 “厂庆联欢会” 的标签,边角已经磨圆,是 1987 年他偷偷录的,里面有林晚秋唱《茉莉花》的声音,虽然只有短短两句,却像颗珍珠般珍贵。有次林晚秋翻到这盘磁带,苏志强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她觉得唐突,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没想到林晚秋只是笑着说:“原来你当年就录了啊,我还以为没人听见呢。” 那天下午,他们把磁带放进开盘机,听着那两句模糊的歌声,像听着一段被时光珍藏的秘密,甜丝丝的。#幸福的生活伴你左右开心的日子乐不够 #小说#回味经典@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5
原创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第六章:永不褪色的音符(2021 年・春)(二)开幕式那天,林晚秋特意穿上了那件蓝底白花的衬衫。领口被浆洗得软塌塌的,贴着皮肤像朵温顺的云,柔软又舒服。她还化了点淡妆,描了细细的眉毛,涂了点口红,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像个要去赴约的小姑娘,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苏志强在巷口等她,穿的正是她去年做的棉纱混纺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上面还戴着那块修了五次的老上海手表。表带是他前几天刚换的牛皮款,用鞋油擦得锃亮,像是要去赴什么重要的宴席,格外精神。“听说今天有老同事来。” 他递过个牛皮纸包,里面是刚出炉的葱油饼,油香混着芝麻味漫出来,馋得林晚秋直咽口水,“张姐从深圳回来了,说要见见咱们俩,好好聊聊当年的事。” 牛皮纸包的边角被细心地折了又折,像当年车间里包裹精密零件的样子,一丝不苟。林晚秋捏着温热的纸包,指尖传来的温度顺着血管漫到心里,暖烘烘的。她记得 1986 年冬天,苏志强也是这样,把刚从食堂打回来的热包子包在牛皮纸里给她,怕凉了,还在外面裹了层自己的工装外套,那温度至今都记得。 规划馆前的广场上飘着气球,红的、黄的、蓝的,在风里轻轻晃悠,像当年车间里挂着的彩绸,热闹极了。那年厂庆,她踩着凳子往房梁上挂彩绸,苏志强在下面扶着她的腰,说 “小心点,摔了我可赔不起”,声音里的紧张藏都藏不住,生怕她有一点闪失。如今气球线缠绕在一起,像一团解不开的心事,在阳光下闪着光,明媚又动人。 林晚秋跟着苏志强往里走时,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那声音穿透人群,带着点熟悉的沙哑。转头看见张姐拎着个帆布包跑过来,鬓角的白发烫成了卷,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花:“晚秋!可算见着你了!” 张姐比去年视频时胖了点,穿件碎花衬衫,手腕上戴着串珍珠手链,说是儿媳妇给买的,透着股幸福的劲儿。 三个老人站在台阶上寒暄,说的还是当年车间里的事 —— 谁的纱锭总缠棉絮,谁修机器时被组长骂,谁偷偷在广播里录了邓丽君的歌。张姐说当年就看他俩不对劲,“苏卫东总借着修机器往你工位凑,晚秋你一看见他就脸红”,说得林晚秋和苏志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像两个被戳中心事的孩子,羞涩又甜蜜。苏志强站在旁边听着,时不时点点头,耳尖红得像当年被撞见递磁带时的模样,一点都没变。#一站一精彩 #平凡的深情 #小说推荐 #歌曲推荐@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1
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 第一章:棉絮里的目光(1987 年・夏) (四) 六月十五号那天的天色,从清晨起就透着股憋闷的沉郁。暴雨像个蓄势待发的巨人,早早将铅灰色的云团堆在纺织厂的烟囱上头。那些云厚重得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着天际,连风都带着股潮湿的黏意,吹过车间窗棂时,卷起满地打转的棉绒,活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妖精在跳舞。 车间里的棉絮似乎比往常更多,白花花地飘在闷热的空气里,被头顶吱呀转动的电风扇吹得打旋,像是在跳着混乱的华尔兹。林晚秋抬手擦汗时,指腹触到些冰凉的湿意 —— 仰头才发现,屋顶的铁皮又漏雨了,细小的雨珠混在棉纱里,落在浆纱机的齿轮上,洇出一圈圈深色的印记,像是机器哭花了的妆。 广播里的《我只在乎你》刚唱到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突然 "咔" 地断了声,电流的杂音刺啦响了两下,随即爆发出组长急促的声音:"各班组注意,暴雨即将来临,仓库的防雨布不够,男同志跟我去抢收棉纱!" 那声音,比暴雨来得还要急。 苏志强正蹲在机床底下换轴承,满手的机油蹭得工装袖口黑糊糊的,活像刚从煤堆里爬出来。听见喊声他膝盖一顶地面就蹿了出来,工具包的背带从肩头滑到胳膊肘也顾不上扶,踩着满地棉絮往仓库冲,那速度,快得像被火烧了屁股。刚跑出车间门,豆大的雨点就 "噼啪" 砸下来,砸在安全帽上像撒了把碎石子,溅起的水花瞬间打湿了他的额发,把他淋成了落汤鸡。 仓库里早已乱成一锅粥,像个被捅了的马蜂窝。堆在门口的棉纱垛还没来得及盖防雨布,雨水顺着变形的门缝往里灌,在水泥地上汇成蜿蜒的小溪,漫过每个人的鞋帮,像是在仓库里开了条小河。"快!把这些搬到里屋货架上!" 有人在喊,苏志强转头就看见林晚秋抱着半捆棉纱,正踮着脚往高处挪 —— 她的裤脚已经湿透了,深色的水渍顺着裤管往下淌,在地面拖出浅浅的痕迹,像条小尾巴。 他几步冲过去:"我来!" 不等林晚秋反应,结实的胳膊就从她怀里接过那捆棉纱。沉甸甸的布料压得他胳膊微沉,棉线吸饱了雨水,混着他额角淌下的汗水,在蓝布工装上洇出深浅交错的痕迹,像幅晕开的水墨画,还挺有艺术感。 "谢谢。" 林晚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发梢的水珠顺着下颌线往下滴,落在锁骨窝里,又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她整个人像刚从水里捞出来,鼻尖红扑扑的,苏志强突然想起小时候养的小白猫,下雨时总爱缩在灶台边,湿漉漉的毛贴在身上,眼神怯生生的,让人忍不住想护着,心都要化了。@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3
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 第一章:棉絮里的目光(1987 年・夏) (六) 集合哨声刺破雨幕时,雨点正顺着苏志强的帽檐往下淌,砸在胸前的工牌上。塑料封皮里的照片渐渐被洇湿,原本清晰的眉眼变得模糊,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 焦躁又慌乱。 他站在队伍末尾,后背早已被雨水浸透,蓝布工装贴在身上,凉得人打颤,可他半点也没察觉。目光越过前面攒动的人头,像两束急切的探照灯,在灰蒙蒙的雨雾里拼命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雨太大了,密集的雨丝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把所有人都罩在里面。队伍里的人肩挨着肩,每个人的轮廓都被雨雾泡得发虚,像宣纸上晕开的水墨,只能看见一片晃动的蓝,像被雨水搅乱的湖面,泛着细碎的波光,偏偏就是找不到他想看见的那抹。 “都打起精神来!” 队长的吼声混着雨声传来,苏志强下意识地挺直脊背,视线却还在人群里打转。他想起早上开工时,林晚秋说过下午要去仓库搬新到的棉纱,那地方挨着厂墙,雨大的时候容易漏雨,他心里总悬着块石头,怕她被雨淋着,又怕棉纱受潮让她白跑一趟。指尖悄悄攥紧了口袋里的磁带—— 这是他昨天晚上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的磁带,今天本想找机会交给她,让她也听听录下的歌,可这场雨,偏偏把一切都打乱了。 傍晚的雨停得毫无征兆,就像它来的时候一样猝不及防。先是雨势渐渐小了,接着云层裂开一道缝,橙红色的夕阳顺着缝隙钻出来,给天边染了片绚烂的霞光。厂门口那棵老槐树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翠绿的叶子挂着水珠,在暮色里闪着微光,美得像幅精心装裱的画。 苏志强没跟着人群回宿舍,反而揣着磁带站在槐树下等。风裹着雨后的潮气吹过来,带着槐树叶的清香,可他心里的焦躁半点没减。手里的磁带壳上沾了层薄汗,软塌塌的,像个受了委屈、被人欺负过的小孩。他抬头望了望渐渐暗下来的天,路灯一盏盏亮起来,昏黄的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斑,可那个熟悉的身影,始终没出现。 他不知道的是,不远的拐弯处,林晚秋正攥着颗铜扣躲在阴影里。那颗黄铜材质的扣子,是刚才搬棉纱时不小心勾到苏志强工具包扯下来的。她把铜扣攥在手心一路躲到这里,直到金属的凉意被体温焐得发烫,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那股温度,像颗小小的、跳动的心,在掌心里轻轻震颤。她看见苏志强在槐树下来回踱步的身影,看见他手里攥着的东西,耳尖悄悄红了,却没敢走过去,只是任由那颗发烫的铜扣,陪着自己,在暮色里悄悄藏着这份没说出口的心事。@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0
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第二章:褪色的磁带(1988-2016)(一)八八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正月的余寒还没散尽,厂区围墙边的柳树就急不可耐地抽出了绿芽,嫩得能掐出水来的枝条垂在斑驳的砖墙上,像挂了串摇曳的嫩绿色帘子。可纺织厂里的气氛却半点没有回暖的意思,车间里的空气像灌了铅,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脸上都挂着化不开的愁云,像憋着场迟迟不肯落下的雨,闷得人喘不过气。 裁员的消息像带了翅膀的风传遍了各个班组,比广播里的歌声传得还快。先是有人发现布告栏前总围着三三两两的人,伸长脖子往那张泛黄的纸上瞅,那姿势,活像一群伸长了脖子的鹅。窃窃私语像春蚕啃食桑叶般没完没了,听得人心烦意乱。后来又听说厂长在办公室里跟上级吵了一架,拍桌子的声响大得半个厂区都能听见,连传达室的老王都扒着窗户看了半天热闹,差点把眼镜都瞪掉了。 林晚秋的心里像压了块冰冷的石头,沉甸甸的。她数着浆纱机吐出的棉纱,一根、两根、三根…… 数到一百二十七时,组长突然从身后走过来,粗糙的手掌在她肩膀上拍了拍:"晚秋,跟我去趟办公室。" 他的声音透着股不寻常的沉闷,像蒙了层厚厚的棉纱,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慌。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呛得人眼睛发涩,跟个烟囱似的。厂长和书记坐在对面的木椅上,面前的搪瓷杯里飘着热气,杯沿结着圈褐色的茶渍,像给杯子戴了个脏乎乎的项链。"小林啊," 厂长抽了口烟,烟圈从他嘴角慢悠悠飘出来,在空气中散成模糊的雾,"厂里现在的难处,你也知道。这第一批下岗名单......" 后面的话林晚秋没听清。她只觉得耳朵里 "嗡嗡" 作响,像有无数台缝纫机在颅腔里同时轰鸣,吵得她头都要炸了。她看见厂长的嘴在动,看见书记端起茶杯又放下,看见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像蚂蚁似的爬,却什么也听不见。直到 "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这句话像枚生锈的钉子,猛地扎进耳朵,她才打了个寒颤,像被人兜头浇了盆掺着冰碴的冷水,从头顶凉到脚心,浑身的骨头缝都透着寒气。 走出办公室时,正午的阳光晃得她睁不开眼,跟被人用强光手电照了似的。车间里的缝纫机还在不知疲倦地 "哒哒" 作响,横梁上的广播突然 "滋啦" 一声,飘出熟悉的旋律 —— 是《我只在乎你》。邓丽君温柔的歌声裹在棉絮里漫过来,林晚秋站在车间门口,望着里面低头忙碌的身影,望着那些熟悉的机床和飘飞的棉纱,鼻子突然一酸,眼眶像被蒸汽熏过似的发潮,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小说@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4
原创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第六章:永不褪色的音符(2021 年・春)(三)展厅里已经挤满了人。穿校服的学生趴在玻璃柜前记笔记,笔尖在本子上沙沙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着旧机床抹眼泪,手指在锈迹斑斑的齿轮上轻轻摩挲,像是在触摸逝去的青春,满是感慨;穿西装的馆长正给记者介绍展品,声音洪亮,带着点骄傲,为这些珍贵的回忆自豪。 林晚秋和苏志强的旧物摆在 “纺织记忆” 展区的正中央,锦盒旁边放着张老照片 —— 是当年那群围着广播喇叭的女工,角落里扎马尾辫的姑娘正仰着头,耳朵几乎要贴到铁皮上。那是张姐偷偷拍的,后来洗了好多张分给大家,林晚秋那张一直压在樟木箱的最底层,这次也捐了过来,让更多人看到当年的时光。 “这喇叭修得真不错。” 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指着展品说,他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里满是好奇,“我爷爷以前也有台这样的,说当年厂里的姑娘就盼着黄昏放歌呢。” 他爷爷是纺织厂的老厂长,总给他讲当年的故事,说那时候的爱情都藏在棉纱里,细水长流,温柔又坚定。 他的话刚说完,展馆的音响突然响起熟悉的旋律,邓丽君的歌声像被春风吹醒的溪流,穿过攒动的人群,落在并肩站着的两人身上。那声音清澈而温柔,带着点岁月的沙哑,却比任何时候都动人,直击心底。林晚秋忽然想起 1987 年的那个黄昏,她也是这样站在苏志强旁边,听着同样的歌,车间里的棉絮在光里飞,像无数个细小的音符,落在他们的发间、肩头,落在那段青涩的时光里,美好又难忘。 苏志强从口袋里掏出个塑封袋,里面装着张泛黄的考勤表。塑料膜被摩挲得有些发白,边角却依然挺括,是他特意找相馆做的塑封,怕被岁月再添几道伤痕,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轻轻打开袋子,指着其中一行给林晚秋看 —— 她的名字旁边,那个歪歪扭扭的音符依然清晰,像只展翅的蝴蝶停在纸页上,翅膀上还沾着当年的墨迹,鲜活如初。 “当年没写完的话,” 他声音里带着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像撒了把金粉,“现在说还来得及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过歌声和人群的嘈杂,钻进林晚秋的耳朵里,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一圈圈涟漪,久久不散。#迟到的恋人 #期待你的到来 #小说推荐 #歌曲推荐@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1
原创小说连载《黄昏的纺织声》第五章:磁带里的日子(2018-2020)(四)2019 年梅雨季来得格外缠绵,雨丝斜斜地织着,把青砖巷弄浸成了深褐色,像被浓墨染过的宣纸。墙缝里的青苔吸足了水汽,绿得发亮,指尖一碰就能捏出汁来,嫩得能掐出水。巷口的排水沟里积着水,倒映着两边的灰瓦屋顶,像幅被打湿的水墨画,晕染开一片朦胧。偶尔有雨滴落下,荡开一圈圈涟漪,把屋顶的影子揉成模糊的一团,像被岁月揉皱的记忆。 林晚秋带来那盘褪磁的卡带,塑料壳上凝着层水汽,用纸巾擦过还会留下淡淡的水痕,像哭过的泪痕,带着点委屈。标签纸早已被岁月泡成了半透明,隐约能看出 “备用” 两个字的轮廓,是当年仓库管理员写的,笔锋刚硬,带着点不耐烦的撇捺,他总嫌女工们爱惜东西太磨蹭,说 “一个破磁带而已,值得这么宝贝?”,语气里满是不屑。 苏志强把它放进开盘机,转动的磁带发出 “沙沙” 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又像当年暴雨打在仓库铁皮屋顶的声响,闷闷的,却带着让人安心的韵律,熟悉又亲切。他特意在机器底下垫了块橡皮垫,是从旧球鞋上剪下来的,怕震动影响音质。那是他穿了多年的解放鞋,鞋底磨平了才舍得扔,橡胶垫上还留着鞋底的纹路,像片小小的地图,藏着走过的路。 过了片刻,邓丽君的声音渐渐从杂音里浮出来,虽然还有些飘忽,却比记忆中清晰了许多,连换气时的轻颤都听得见,像在耳边轻声细语,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林晚秋的眼睛亮了,像被点亮的星星,闪烁着光,她凑近喇叭,仿佛这样就能听得更清楚些,生怕错过一个音符。 “其实当年录到一半就卡壳了,” 她望着窗外的雨,雨珠顺着屋檐串成帘子,打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在地面晕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像时光留下的印记。她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竹椅扶手,木纹在指腹下凹凸起伏,像三十年前浆纱机上的纹路,“我总听,是想把没听完的补上 —— 就像当年在仓库没搬完的棉纱,总惦记着要码整齐。那天你递牛皮筋给我时,这歌刚好唱到‘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我当时攥着纱锭的手都出汗了,生怕牛皮筋断了。” 她还记得那天的牛皮筋是蓝色的,带着点淡淡的橡胶味,苏志强的手指捏着牛皮筋的两端,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她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像被烫到似的缩回,牛皮筋差点掉在地上,两人都慌忙去捡,头撞在一起,疼得 “哎哟” 一声,周围的工友都笑了,她的脸瞬间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红到了耳根。#回忆最初的我们@嫄嫄♋全能唱将🎤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8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8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5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9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58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