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7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0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李苗苗4天前
做到“无相布施”,核心是从发心调整和日常践行入手,逐步放下对“施者、受者、所施物”的执着,以“三轮体空”的智慧观照善行,而非追求形式上的“无迹可寻”。关键在于“心离执着”,而非“行为隐匿”。 • 不执“施者”:不认为“是我在行善”,不贪著“我”的付出、功德,明白“自我”也是因缘聚合,无绝对主宰性。 • 不执“受者”:不将受助者视为“被我帮助的对象”,不生傲慢心(如“我比他强”),也不期待对方的感激或回报。 • 不执“所施物”:不执着于布施物品的价值、多少,不因施多而自得,也不因施少而自卑,明白财物本质是流动的,无永恒所属。 无相布施并非一蹴而就,可从细微处培养“心不执着”的习惯,逐步进阶: 1. 先修“不贪回报”,淡化功利心 初期不必强求“完全无我”,先从“不求可见回报”开始:行善时,不期待他人的夸赞、感谢,也不刻意计算“能得多少福报”,只以“帮到他人”为单纯发心。 例:给路边乞丐钱时,不想“我做了好事会有福报”,也不想“他会不会记得我”,只单纯觉得“他需要帮助,我恰好能帮”。 2. 再修“不著自我”,放下傲慢与炫耀 行善时,不生“我很善良”“我很伟大”的优越感,不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善行(如刻意晒公益照片、逢人说自己做了什么好事)。 例:默默资助贫困学生,不主动告知他人,也不希望学生知道资助者是自己,不因“付出”而强化“自我”的存在感。 3. 最终修“随缘而行”,心无挂碍 布施时,不纠结于“必须帮到”“必须怎样”,顺应因缘,尽己所能后便放下,不执着于结果。 例:看到老人摔倒扶起来,扶完后便不再记挂“我做了这件事”,也不担心“会不会被讹”,行为完成,心念随之清净,不留下丝毫牵绊。 慈悲为发心根本:无相布施的核心是“利他”,而非“空无”。先培养对众生的同理心,明白“众生与我本是一体”,行善是自然的慈悲流露,而非刻意为之。 • 智慧为观照工具:以“诸法空相”的智慧,觉察到所有执着都是烦恼的根源,不被“行善的相状”束缚,让行为在“利他”中保持心的清净。 简单说,“无相布施”不是“偷偷摸摸行善”,而是“坦坦荡#日常分享#布施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2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