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9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人民的医生——吕光荣》人物专题片 他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自幼立志学医,悬壶济世。他是吕光荣,云南中医界的泰斗,一位用一生践行医者仁心的人民医生。 吕光荣教授1943年2月6日生于云南省昭通市郊都鲁寨,幼承家学,受儒医外祖父秦友仪先生家传,师从母亲秦世凤学习中医、中药、针灸,救治一方乡里,少年立志习岐黄仁术,悬壶济世。1962年考入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1968年毕业留校任教。从医60多年,他在中医药领域耕耘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教学上,他整顿教学秩序,制定教学计划,兴建实验室和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举办青年教师进修班,规范教学。创办云南中医学院函授大学,夜大学及各类成人进修学习班,首开云南中医成人教育的先河。他强调中医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生遍布各地,甚至有洋学生不远万里前来求学。 在科研上,他创办《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并任主编,强调中医经典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他深入研究道家(含道教)和佛家学说,同时开展中医心、脑病学,中医老年病学及气功学古文献研究,编撰《气功经典》作为1990年亚运会献礼。他提出中医是数理医学,并提出中医学学科体系的具体组成,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在临床实践上,他运用“中药——针灸——气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尤其是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系病、脑系病、神经病、肾系病、肝系病等疑难杂症、急症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他辨病而后再辨证论治,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医诊疗体系。诊断上明确症、病、证三者的递进关系,治疗上以证为核心,分层治疗。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吕光荣教授,每天工作时长超10个小时,一周出5天门诊。他用一腔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热忱,促进了祖国医学健康稳步地走出国门。 吕光荣教授的一生,是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让我们向这位人民的医生致敬!#中医传承 #用心纪录 #每一帧都是热爱 #中医文化
00:00 / 1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永济扁鹊庙记: 一碑一像见仁心,千年医道照古今 千年悬壶济世心,一庙传承古今情。在山西永济,扁鹊庙静立千年,不仅是祭祀医祖的圣地,更是一座承载华夏医道精神的丰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碑一像,都在诉说着“大医精诚”的永恒智慧。 医圣遗风,庙堂千年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周游列国,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开创中医临床之先河。而永济扁鹊庙,正是其行医故地之一。唐《元和郡县图志》明确记载此处立庙祭祀,历经宋元修缮,至明万历年间形成今日格局。 步入正殿,一尊金身塑像肃穆庄严——此乃唐咸通二年(861年)所塑扁鹊坐像。医祖手持药葫芦,目光慈和,仿佛仍在悬壶济世。两侧十大名医或执典籍,或持针砭,栩栩如生,构成一幅古代医学圣贤图。千百年来,无数病患在此祈愿安康,而扁鹊的仁术精神,亦在此薪火相传。 一碑惊醒世人心 在献殿东侧墙根,一通斑驳石碑矗立其间。此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所立《重修扁鹊祠记》义行碑,由邑人胡潭(字仲源)撰文。碑文不仅记载张全祖孙三代修庙义举,更以医喻世,针砭时弊,堪称明代医疗人文思想的珍贵遗存。 胡潭痛陈世风日下:“冲和风逝,蛊坏相寻。”时人只知求神祛病,却不知“治未病、医心病”方为根本。他以医家笔法开出一剂醒世良方: 骄矜自负者,病在傲慢,当药以谦和; 贪得无厌者,病在私欲,当药以道义; 暴戾乖张者,病在偏执,当药以中和; 妒忌刻薄者,病在狭隘,当药以仁厚。 文末,他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若讳疾忌医,纵日日焚香祷祝,纵扁鹊再世亦难施救!”寥寥数语,道破健康真谛——修身养性,方能防患未然。 扁鹊精神的现代回响 今日重读此碑,恍若与四百年前的智者对话。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追逐功利,身心俱疲,却往往忽视“治未病”的古训。胡潭的箴言,恰如一剂良药,提醒我们:真正的健康,不仅在于强健体魄,更在于修养心性、调和阴阳。 扁鹊庙的香火依旧袅袅,而医祖的精神早已超越时空。那一尊塑像,是医者的楷模;那一通石碑,是智者的箴言。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唯有身心兼治,方能真正安康。 作者:张爱民 永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