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录:《清平调·其一》(唐·李白)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同欣赏一首盛唐的华美乐章——李白的《清平调·其一》。当云彩幻化成霓裳,当花朵映衬着容颜,那种超越尘世的美,是否也让你心驰神往? 公元743年春,长安兴庆宫。43岁的李白醉眼朦胧地执起金杯,望向被唐玄宗揽在身侧的杨玉环。这位曾让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谪仙人,此刻正以笔墨为盛宴添彩。春风掠过亭槛,露珠在花瓣上滚动,李白突然掷杯大笑,提笔蘸墨,“云想衣裳花想容”便脱口而出。那不再是凡间的比拟,而是将云霞与衣饰交融、花卉与容貌重叠的仙界幻象。 他望向春风中摇曳的牡丹,露水浸润的花瓣仿佛折射着贵妃的珠光。可笔锋一转,“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竟将现实的美人升华为神话中的存在。群玉山是西王母的居所,瑶台是月宫仙子的楼阁。李白以虚写实,暗示这般容颜只因天上有。当时亭外的乐师们曾回忆,李白吟诗时,池中锦鲤纷纷跃出水面,连飞过的仙鹤都徘徊不去。 这看似奢华的赞颂,实则是李白对盛唐气象的极致提炼。他用云霓和鲜花隐喻贵妃的绝世风华:“云想衣裳”,以云的轻盈飘逸喻服饰的华美;“花想容”,以牡丹的娇艳喻容颜的娇美。“春风拂槛”既写自然之风,又暗喻唐玄宗的宠爱如春风般温暖。“露华浓”以露珠润泽牡丹,突出其娇艳欲滴,同时隐喻杨贵妃的青春与恩宠。他用仙境暗喻开元盛世的虚幻繁荣。当世人沉溺于歌舞升平时,他却以诗句刻下了一个时代巅峰的剪影。 美到极致,便尽幻灭。三首《清平调》中,这第一首最是璀璨夺目,最终成为大唐诗歌宝冠上的明珠。如今,当我们再读“会向瑶台月下逢”,看到的不仅是诗人对美的礼赞,更是一个黄金时代在巅峰处凝固的永恒瞬间。那些流转的云霞教会我们,极致的美丽从来不是占有,而是成为照亮后世的光。 #清平调·其一 #李白 #古诗词 #古诗词欣赏#诗词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碎3周前
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曲琵琶梦回大唐 《云想花想》是一首广受欢迎的琵琶协奏曲,由当代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灵感源自李白《清平调》中的名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乐曲也融入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元素。 此音频取自2018年音乐会音频,由@云想💜 演奏,钢琴伴奏 李大威老师 #国风古韵 #云想花想 #琵琶 #今天你练琴了吗 #云想衣裳花想容 音乐结构与情感解析 乐曲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一场用音乐讲述的戏剧,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唯美与灵动 — “云”与“花”的初现 引子:琵琶以轻柔的轮指或泛音进入,如同一幅水墨画的淡淡开笔,营造出朦胧、诗意的意境,仿佛云遮雾绕的仙境。 主部主题:这个主题是整曲的核心,旋律优美、流畅、灵动。它既有琵琶特有的“珠落玉盘”般的颗粒性,又有如歌的线性旋律。 “云想”:音乐的线条常常是连绵、悠长的,如同云的飘逸和变幻。 “花想”:节奏则变得轻盈、跳跃,如同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娇媚。 这一部分整体色彩明亮,充满了憧憬、赞美与女性青春的纯真美好。 第二部分:深沉与倾诉 — 内心的独白与情感的深化 连接与展开部:音乐情绪开始转折,速度放缓,节奏更为自由。 副部主题/华彩段:这是全曲情感最深刻、技术最艰深的段落。琵琶运用大量的 “推、拉、吟、揉” 等技法,音色变得内在、深沉,如泣如诉。 这里不再是外在的景物描绘,而是转向内心的独白。可以解读为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或是深藏于心的哀愁与坚韧。 华彩段通常是演奏家个人理解和技巧的集中展示,极具戏剧张力和感染力,直击人心。 第三部分:辉煌与再现 — 情感的升华与终结 再现部:主部主题再次出现,但情绪和配器往往更为丰满、辉煌。它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带有了历经沧桑后依然绽放的壮丽色彩。 尾声:音乐速度可能再次加快,达到一个高潮,仿佛将所有情感尽情释放,是对生命之美、女性之美的最后礼赞。最终,音乐可能在一个强音上戛然而止,或渐渐消散,回归宁静,留下无限的回味与遐想。
00:00 / 1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