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手工编制筐 在农村,用枝条编筐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这种技能不仅体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关于农村用枝条编筐的一些详细信息: 一、材料选择 1. 柳条:柳条因其柔韧性好、易于弯曲且生长迅速,是编织筐子的常用材料。柳条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繁殖,成活率高,适合大规模种植。 2. 其他枝条:除了柳条外,农村还可能使用其他类型的枝条进行编织,如杨树条、榆树条等,这些枝条同样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适合编织各种用途的筐子。 二、编织过程 1. 准备枝条:将采集来的枝条进行修剪,去除多余的枝叶和杂质,使枝条更加整洁、光滑。 2. 浸泡处理:为了增加枝条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通常会将枝条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其软化。 3. 编织技巧:编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交叉编织、缠绕等。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筐子。 4. 固定与修整:编织完成后,需要对筐子进行固定和修整,确保其结构牢固、外观美观。 三、用途与价值 1. 实用性强:用枝条编成的筐子具有轻便、耐用、透气等特点,适合用于装载蔬菜、水果、粮食等物品,方便搬运和储存。 2. 环保节能: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枝条)进行编织,既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文化传承:枝条编筐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承载着农村地区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能,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用枝条编成的筐子等手工艺品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同时,随着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枝条编筐等传统手工艺技能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综上所述,农村用枝条编筐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技能。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能,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纯手工编制 #民间手艺 #农村生活 #这活你们干过吗 #劳动人民的智慧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田禾1961年前
今天中午去泾川县丰台镇伍仲村看望一位多年的老友,途中看到一位编笼的老人。在西北农村,几乎是家家都有笼,它是农村人离不开的一种必备家当,它一般用柔韧性很好的榆树枝条编成装东西的筐篮。编笼看似简单,选材、制作过程却非常讲究。在材料上,一定要选柔韧性较好的榆树柳树或者刺槐枝条,在房屋阴凉处晾晒到半干程度,枝条过于干燥编笼的时候容易折断,枝条如果湿度太大编成笼后会干燥收缩,造成笼散架。编笼起底是关键,起底要求力道十足,需要手足协调使用才能保证笼底结实不散架。一般先选出几根粗壮的枝条交叉成十字状,作为骨架,然后从十字架的中心依次盘入枝条。条子的衔接处还要用刀片削齐,这样才能使编出的笼面平滑整洁。笼柄的处理最能显示艺人们的功底,先要用文火慢慢烧,让木棍材料变软,然后弯成一个倒“U”字型,笼柄就算成型了。笼底与笼帮之间,为了连接的紧密,必须选用较粗的枝条编至少三层。编笼最麻烦的就是封口,一旦口封不好,笼的使用时间就会大打折扣。泾川过去农村因为家家户户都需要,尤其是果园里用的多,编笼的人也多,销量价格都不错,现在随着农村人越来越少,果园面积越来越小,笼的销量也越来越小,编笼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泾川 #农村 #农村生活 #老手艺人 #农具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1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9
00:00 / 1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7
00:00 / 06: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