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7
千年城脉 繁华永续——穿越时空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珠江潮起,古城生辉。自南越国奠基、唐宋开埠,到明清商贾云集,广州北京路始终是岭南文明的脉搏所在。两千余年光阴流转,这条千米长街承载着“广府之源”的历史胎记,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帆影,更以“千年古道”的肌理,串联起商都广州的繁华记忆。今日的北京路,古韵与潮流交织,传统与新锐共生,既是触摸城市灵魂的时光隧道,亦是品味岭南烟火的精神地标。 踏上镶嵌玻璃地罩的“千年古道”,唐代青砖、宋代石阶在足下层层铺展,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曲水流觞与宋代拱北楼基址的巍峨轮廓,无声诉说着“三朝十层”的沧桑传奇。广百大厦的霓虹映照着陈李济、太平馆等百年老字号的金漆招牌,药香与奶茶香在骑楼廊柱间氤氲缠绵。从莲香楼的酥皮莲蓉月到文和友的赛博朋克龙虾馆,岭南味觉基因在此完成跨越千年的味觉对话。 夜幕降临时,4K裸眼3D巨屏点亮千年中轴,大佛寺的琉璃金顶与潮玩集合店的霓虹灯箱共绘奇幻夜景。在“府学西街”文创市集,广彩匠人与国潮设计师比邻而居,铜壶滴漏的悠远回响与街舞少年的动感节拍,谱写着新旧共生的城市交响曲。 北京路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邂逅,每一眼都是与时代的对视。这里既有千年商都的基因密码,也有青春都市的活力心跳。当您漫步骑楼连廊,左手触碰宋代水闸的冰凉石壁,右手接过AI机器人递来的网红咖啡,便读懂了广州这座城——既能安放乡愁,亦敢领潮头。来北京路,让千年城脉的体温,温热你对岭南的所有想象。 漫游贴士:地铁1/2号线公园前站直达,推荐傍晚至夜间游览,可同时感受古道夕阳与数字光影的双重魅力。每逢节庆,千年古道遗址区将开放夜游导览,沉浸式体验“穿越岭南两千年”。#跟着抖音来探店 #广州 #广州北京路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广州北京路游玩攻略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在广州古城内,有两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它俩一路见证着广州古城墙的历史变迁,这就是六榕寺花塔和怀圣寺光塔。 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怀圣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贞观元年627年,它的主体建筑包括大门、看月楼、礼拜殿、藏经阁、碑亭,还有我们今天要讲的这座高达36米、由青砖建造而成的怀圣塔。此塔建造之初,怀圣寺一带还是珠江古航道北岸,周围是一片汪洋,考虑到台风问题,故在塔顶铸有一只金鸡,作为风信标使用。在《南海百咏续编》一书中记载到:“塔顶有金鸡,随风南北,以验飓风消息,可见它在气象监测方面发挥着作用。而到了入夜时分,此塔又会升起明灯,以利大小船只航行和停泊,船员见此发光之物,便知已到广州,光塔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是,教徒呼喊的阿拉伯语邦卡一词,粤语发音近似光字,故人称光塔。 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光塔及其脚下东北侧的看月楼,光塔开有长方形小孔,周身的灰沙已显斑驳,露出里面的青砖,塔顶甚至还扎根了一株小树。看月楼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面阔5.9米,进深4.8米,下开四道拱门,南北两门贯通中轴,东西两门连接庑廊,整体小巧精致,在功能和形态上都有重要作用。在距光塔以北600余米的这座塔,就是我们之前多次介绍过的六榕寺花塔。清咸丰六年(1856年),一场台风吹掉了花塔的尖顶和周身木檐,一直到清光绪元年(1875)才进行了修缮。古代的广州城中,高层建筑物屈指可数,而这座高约58米的古塔,当之无愧的就成为了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如今,这两座古塔依然矗立在广州闹市区,默默见证着广州的历史变迁。#历史 #古建筑之美 #六榕寺花塔 #怀圣寺光塔 #广州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0
老外热议看中国各城市古称,原来广州的古称叫做岭南!🇺🇸美国网友:中国的城市都已经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宣传里并没有关于高楼的展示,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韩国网友:不相信就对了,这些都是用电脑制作的游戏画面,他们不可能拥有如此现代化的城市。🇸🇬新加坡网友:这个视频中展示了很大比例的二线城市,例如,像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城市甚至在亚洲都能名列前茅。🇫🇷法国网友:这真的仅仅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看起来比我的国家还要漂亮,联合国对各国的认定是不是存在一些偏差呢?🇮🇳印度网友:联合国往往偏袒西方国家,按照正常来说,印度现在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不过联合国不承认这一点。🇳🇵尼泊尔网友:如果印度被算作是发达国家,那么亚洲就不会有发展中国家了,印度发展成什么样子了呢?难道你心里没数吗?🇮🇹意大利网友:这些城市的古称比它们现在的名字好听多了,从这些古称中,你能够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英国网友:太有意思了,这些中国城市的古称和英国城镇的旧称有着相同的本质,文化的魅力跨越了国界。🇯🇵日本网友:同为亚洲国家,日本也有很多古称,但中国的这些古称更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必须要认真研究一下才行!🇪🇬埃及网友: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就如同在埃及一样,我们都珍视自己的文化。#古称#城市古称 #古城夜景 #油管网友评论 #外网评论 【声明:本视频来自网络 无不良引导 仅供娱乐】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4
这是拍摄于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古城归德门的珍贵影像。在说这道古城门之前,我先简单提一下北京。广州古城和北京古城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这两座古城面积之大和规格之高令人叹服,其次是两座古城都有内城外城之别,广州古城甚至在清顺治年间还发展出了鸡翼城,也就是在外城之外另砌城墙直通珠江沿岸。归德门就位于广州古城内城南墙以西,类比北京,归德门的位置比肩于于北京的宣武门。 摄影师站在了归德门瓮城南侧的月墙上,自南向北进行拍摄,这座重檐歇山顶式的城楼,此时已经被英法联军攻陷,城楼南面高悬着丰年为瑞的四字横额,身着制服的联军士兵在城楼上注视着相机。归德门城楼券洞上方,悬挂着用英法双语书写的横额,下方还使用了威妥玛拼音进行标注。门洞上方这块黑色石额为明初扩建城门时,番禺易贵所题写,高99厘米、宽163厘米,上书篆体双钩的归德二字,它是广州目前仅存的一块明代城门石额,如今保存在越秀山广州博物馆碑廊。 清末,古城墙在洋人的坚船利炮面前,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城防作用。辛亥革命之后,广州古城墙随着城市发展被大规模拆除。如今在解放路与大德路交汇口,已经完全没有了昔日归德门的痕迹,归德门瓮城外宽阔的玉带濠也被盖在了地表下,成为了一条暗渠。#历史 #古建筑 #老照片 #广州 #归德门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9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