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
葛霖4月前
沙漠中的“东方庞贝” 1. 地理位置 位于新疆若羌县罗布泊西北岸,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扼守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咽喉,曾是中西商贸枢纽。 罗布泊古称“盐泽”或“牢兰海”,为内流咸水湖,今已干涸,形成雅丹地貌。 2. 近代发现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时,因向导艾尔迪克(又译于得克)寻找丢失铁锹意外发现古城,次年发掘出汉文木简“楼兰”字样,证实其身份。 后续掠夺:英籍斯坦因、日籍桔瑞超等接踵而至,盗掘大量文物(如汉锦、简牍),造成严重破坏。 中国科考:1979年起中国考古队系统调查,揭开“幽灵城”面纱,测得古城面积10.8万平方米,城垣残存,佛塔残高10.4米。 神秘消亡:约公元630年(唐初)彻底荒废,玄奘途经时已“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考古发现:多元文明的见证 1. 标志性文物 “楼兰美女”:1980年铁板河墓葬出土3800年前女性干尸,头戴尖毡帽,裹粗毛毡,褐色头发,具欧罗巴人种特征,非汉代楼兰人,属青铜时代土著。 《李柏文书》:东晋西域长史李柏讨逆书信,为现存最早纸质官文书之一,书法价值极高。 汉晋织锦:铭文“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延年益寿”等,展现汉王朝赐赠西域贵族的礼制与工艺。 2. 文化交融证据 佛塔遗址:印证3-4世纪佛教东传盛行。 多语文书:汉文、佉卢文简牍并行,反映多元行政体系。 异域器物:海贝、珊瑚饰件,证实东西商贸往来。 #楼兰古城 #楼兰遗梦 #东方庞贝 #考古 #罗布泊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1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罗布泊60泉在当地被称为阿西米提布拉克,并不特指60处泉水,而是指很多成片的水域。这些水域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地理意义。传说中,罗布泊有一泉眼,水流量大,能够养活一个团的人,但水并不咸,与南方的水一样。 传说故事 罗布泊60泉的传说中,有一个关于泉水的故事:一个泉眼的水流量很大,能够养活一个团的人,但这些水最终流入了戈壁。这个传说反映了罗布泊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和其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 历史背景 罗布泊地区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书中称其为“幼泽”。后来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描述了罗布泊地区“少禽多鬼怪”的现象。《大唐西域记》中也提到罗布泊地区的恶劣环境,如“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此外,罗布泊附近曾是繁华的楼兰古国,但在公元四世纪前后神秘消失,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60泉”在楼兰的兴衰、罗布泊的荒漠的深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0泉”,用罗布泊人的语言叫“阿提米西布拉克”,是多的意思。但此处的60也并不是泉水数目的确指。 1901年,瑞典探险家赫定开始向罗布泊进军,想要穿越整个罗布泊荒漠。水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于是赫定请了一个罗布泊老猎人做向导。当时罗布泊荒漠常常出没着成群结队的野骆驼,罗布泊猎人经常跟踪驼队。   骆驼虽号称“沙漠之舟”,但在冬季,它们仍需要穿越荒漠到一个固定地点去饮水。而“60泉”就是当时罗布泊荒漠时一年四季的不冻泉。这里,便是上天留给野骆驼的最后一个栖身地。#罗布泊无人区 #独库公路 #旅行推荐官 #硬派越野 #克里雅古道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5